每日经济新闻

    中科英华稀土故事背后:1.5亿资金往来存疑 储量变动“服务”股价?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4-08 01:31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中科英华稀土收购交易中,交易对方的8000万元业绩补偿、中科英华6864.82万元的预付稀土采购款等约1.5亿元资金往来成谜,而稀土矿山的储量大幅变动是否“服务股价”也仍然存疑。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岳琦    

    每经记者 岳琦

    上午9点30分,大盘准时开始红绿变幻,诺德股份(2月22日更名,以下仍称中科英华)、西藏发展、广晟有色的股价表现波澜不惊……虽然3家上市公司目前都已走上了各自不同的资本之路,但是在多年以前他们都曾上演着几乎同一个版本的稀土矿资本故事。

    沾上稀土概念,股价一飞冲天,利益方高位套现,这样的历史一遍遍重演。与西藏发展和广晟有色短暂的稀土概念期相比,中科英华的稀土故事讲了3年时间。在这场资本迷局接近散场之时,中科英华与大陆槽稀土矿3号矿体之间的故事才慢慢显露出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中科英华稀土收购交易中,交易对方的8000万元业绩补偿、中科英华6864.82万元的预付稀土采购款等约1.5亿元资金往来成谜,而稀土矿山的储量大幅变动是否“服务股价”也仍然存疑。

    已经全身而退的中科英华原实控人郑永刚,因涉贪腐案被查的中科英华原二股东润物控股实控人陈远,“倒腾”稀土矿多年的四川老板刘国辉,3个男人、1家上市公司和一座矿山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稀土交易频频造牛股

    随着中科英华与德昌厚地稀土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厚地稀土)原实控人刘国辉的纷争不断升级,多年前的股市大戏也再次引发投资者叹息。

    大陆槽稀土矿3号矿体在A股掀起的波澜最早从广晟有色开始。2010年8月,资本市场曾一度传闻,广晟有色欲兼并大陆槽稀土矿。从2010年9月8日起,广晟有色股价便开始飞涨,自9月21日之后的20个交易日,其股价由约40元涨至最高101.37元。

    而从目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取的消息来看,在2010年3月至10月期间,广晟有色曾准备以托管方式收购大陆槽稀土矿3号矿体。而知情人士透露,广晟有色当时投入仅数百万元,而且并未实质参股,后因该矿山涉及债务和股权复杂等原因悄然退出。

    随后,实质参股厚地稀土的西藏发展随之成为“兔年第一大牛股”。2011年3月,西藏发展一改“绩差股”、“低价股”的羸弱形象,在涉矿风潮火热的那些日子里,该股一路飙涨,从3月的12元飙涨到8月最高的38.61元,一时风光无限。

    就在沾上稀土概念前后,相关统计显示,在2011年1月9日至2012年8月6日,西藏发展二股东西藏国资公司通过减持西藏发展股票,累计套现达3.36亿元。2011年1月至5月,西藏发展大股东光大金联实业有限公司也大幅减持套现超8亿元。

    随着股东大幅、持续减持,西藏发展股价也一路暴跌,2011年12月27日一度创下每股11.74元的低位。而随着厚地稀土2012年利润亏损披露,2012年12月4日西藏发展股价一度达到每股9.81元的当年内新低。

    西藏发展最终将厚地稀土股权“拱手让出”。当其股民还在唏嘘“过山车”行情时,中科英华的股民开始了“狂欢”。2013年3月,中科英华宣布了其16.88亿元定增收购厚地稀土的计划,复牌之后股价一路飞涨。

    在当时低迷的股市行情下,中科英华因为涉稀土概念逆势上涨,复牌后股价连续拉出5个“一字”涨停板,2013年3月18日,更是在开盘半小时后股价就被封涨停板,截至当日收盘,股价报收于6.40元,交易量达到12.8亿元。

    ●“被隐秘”的百万吨大矿?

    在中科英华股价红绿变幻的同时,其与厚地稀土的交易也纷繁复杂起来。而作为影响股价变动的重要因素,大陆槽稀土矿3号矿体的资源储量却成为一个迷局。

    按照中科英华2013年3月披露的定增预案显示,截至2007年底,大陆槽稀土矿3号矿体累计探明(控制的基础储量122b+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类稀土矿石量186.1万吨,REO(稀土氧化物)为99526吨。REO平均品位为5.27%。

    值得注意的是,186.1万吨矿石量和9.95万吨的REO,这在稀土行业并不算是大矿。然而,“矿权区域内的稀土矿储量有望大幅增加,厚地稀土子公司西昌志能目前正在准备申请新增储量备案。”中科英华预案披露的这几句话打开股民的遐想空间,也支持了资本对其追捧的热情。

    在公布定增预案后,2013年3月26日,中科英华股价达到6.98元,随着市场的回调,6月25日跌至4.46元。

    2013年6月26日,中科英华披露了购买厚地稀土股权的最新进展,称地质队出具了《四川省德昌县大陆槽乡稀土矿区3号矿体勘探2012年度地质报告》(以下简称《地质报告》),新增储量报备工作处于地质勘查阶段,预计当年7月底前完成地质勘查工作。在公布进展后,中科英华股价在2013年7月底回升至6元附近。

    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科英华似乎一直想保持这座稀土矿储量的神秘感,其地质勘查和储量备案情况一直未被详细披露。直到2014年11月,中科英华公告披露,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对大陆槽稀土矿3号矿体予以新增储量备案。

    按照有关储量评审意见书(川评审[2014]151号)评定的矿产资源储量为:保有(探明的基础储量111b)矿石量203.8万吨,REO51297吨;(控制的基础储量122b)矿石量363.9万吨,REO93485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57.7万吨,REO10342吨。伴生(333)铅10692吨,SrSO41270063吨,BaSO4271949吨,CaF2593993吨。

    由此推算,大陆槽稀土矿3号矿体合计保有矿石量625.4万吨,REO15.51万吨,这相比此前备案的数额增长颇高,其中新增矿石量519.7万吨,增长近3倍,REO新增85414吨,增长85.82%。

    对中科英华来说,储量的猛增可谓重大利好,但其甚至没有在公告中对比两次储量备案的差异。一位熟悉该矿地质勘查的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该矿山的储量勘查情况很好,但最终备案却只有16万吨左右,这中间是否存在人为干预值得关注。

    对此,一位接近刘国辉的人士对记者透露,大量新增储量需交纳不菲的价款,而且程序比较麻烦。但该人士表示,调整储量最主要的原因是,交易对方想逐步释放储量,要求留点余地,为后期股价服务。

    虽然上述说法并未得到中科英华的回应,但从勘查信息上亦可看出端倪。《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取的一份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盖章的评审意见书显示,大陆槽稀土矿3号矿体“工程控制地段的REO资源量可能在100万吨以上,这一部分资源建议国家充分予以利用”。

    记者注意到,负责大陆槽乡稀土矿区3号勘探的四川地矿局109地质队官网曾在2013年9月披露,“德昌大陆槽3号矿体的勘探项目,探获稀土资源量可望达到特大型。”

    国土资源部旗下的《中国国土资源报》曾专访109地质队,并在报道中提及,“2013年,(109地质队)完成德昌(大陆槽)稀土矿3号矿体的详查工作,查明稀土氧化物(REO)储量98万吨,仅用一个矿体就再造了一个原来的德昌稀土矿。根据最新研究,同时预测矿区还有500万吨左右的远景资源量。”

    刘国辉方面向记者提供的上述《地质报告》显示,地勘机构预估算大陆槽稀土矿3号矿体(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ERO共104.28万吨,矿石总量为2735.75万吨,平均品位3.81%。值得注意的是,刘国辉方面称,因未向地勘机构完全缴纳费用,该报告没有正式印章。

    在稀土矿交易波折不断的情况下,储量变化并未在中科英华股价上发挥多大的作用。但是,直到目前,中科英华仍未就该矿山储量勘查对投资者给出详细的答案。而在新股东介入后,中科英华却对这座颇具潜力的矿山“匆忙脱手”。

    ●1.5亿资金往来存疑

    中科英华与厚地稀土之间的悬疑并不止于此。

    在对中科英华的问询函中,上交所要求中科英华详细说明公司与成都广地、厚地稀土之间的交易和资金往来情况。在高达7.265亿元的资金往来中,8000万元的业绩补偿和6864.82万元的预付稀土采购款,这两笔共约1.5亿元的资金往来最受投资者质疑。

    2014年4月,当厚地稀土因6000万元的历史债务涉及诉讼期间,刘国辉将此前承诺的8000万元现金补偿付给了中科英华,并被其确认为2013年营业外收入。当时就有投资者提出疑虑,“没钱还6000万,有钱给8000万,是不是藏着很深的故事呢?”

    2013年,中科英华净利润552.74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49亿元,这8000万元的营业外收入显然“帮了大忙”。而对于其当年年报,会计师事务所给出“非标”意见,认为“在股权交易价款尚未最终确定的情况下,未来的交易事项可能会对该项业务的账务处理产生影响。”

    此外,更为蹊跷的是6864.82万元的预付稀土采购款。

    中科英华披露称,公司为管控厚地稀土产品供销渠道,采取集中收购并销售的方式将其产品采购至公司内部贸易平台公司上海中科。

    2014年初,中科英华与厚地稀土签订了价值1亿元的稀土采购合同,稀土规格(型号)为TREO≥45%,数量为5000吨,单价为20000元/吨。记者注意到,在2014年到2015年间,四川当地市场稀土价格从2.35万元/吨跌至1.45万元/吨,不过上述采购合同价格未调整。

    中科英华从2014年10月开始陆续支付采购款,2014年预付4342.5万元,2015年1~7月预付2522.32万元。而这6864.82万元都被中科英华列入其他应收款,最终在2015年度进行全额计提减值损失。今年3月9日,中科英华披露,其已起诉厚地稀土,要求退还上述货款并支付资金占用利息。

    记者调查发现,在2014年初至2015年7月间,中科英华入主后的厚地稀土并没有合格的稀土精矿的持续生产能力,只生产了700多吨品味不足50%的精矿。在明知没有货的情况下,中科英华为何还要付款?这些资金进入厚地稀土之后流向哪里?

    一份由厚地稀土财务人员提供的财务资料显示,2014年厚地稀土“其他应付款”明细中有“收上海中科英华往来款”、“收上海中科英华暂借款”及根据银行承兑汇票入账等金额4357.5万元,“归还上海中科英华暂借款”15万元,结转下年4342.5万元。2015年,相关账务处理类似,且结转金额为6864.82万元。上述两个金额与中科英华披露的“采购款”金额一致。

    对于资金往来疑问、储量变动等相关问题,4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中科英华方面发去详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时,对方未就上述问题作出明确回复。

    ●迷局背后的资本大佬

    在中科英华与厚地稀土的种种交易迷局中,背后的资本大佬频繁更替。而时至今日,中科英华易主之后,原来的大佬已经逐渐隐退。

    中科英华股权结构及其分散,各路资本牛人频繁出没。在涉足稀土概念之时,中科英华大股东为“资本大鳄”郑永刚,其也被认为是中科英华稀土梦的操盘者。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另一位资本大佬在这场交易中的作用更为突出——曾为中科英华第二大股东的润物控股实控人陈远。

    一手打造中融人寿的陈远曾任中科英华第五、六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但在2013年初时,陈远已不再担任上市公司高管,据刘国辉称,最早是陈远与其接触洽谈收购事宜。

    2013年8月,就在收购交易仍在进行中之时,中石油副总经理兼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永春被查。根据2015年10月庭审后《财经》杂志的报道,在王永春4856.30万元的受贿数额中,数额最大的一笔是中科英华原董事长陈远输送的1430万元。陈远本人因涉王永春案被检察机关刑事拘留。知情人士透露,2015年底,陈远被取保候审。

    由于陈远突然被调查,这笔其曾主导的稀土交易在2014年陷入僵局。一位厚地稀土管理层透露,当时厚地稀土的高管内讧,其中有一名就是“陈远的人”。

    在陈远涉案前后,润物控股也消失在中科英华前十大股东名单中。2014年第三季度,润物控股曾短暂现身前十大股东,持股2.26%,之后再度消失。

    既然陈远无法主导交易,郑永刚的主导作用自然凸显出来。但从2014年底开始,郑永刚逐步减持中科英华。中科英华股权结构极度分散,经过多次减持,杉杉系持股比例截至2015年4月底已降至5.43%。2015年6月,郑永刚继续减持中科英华0.44%的股份,其持股比例一举降至4.99%。

    2015年6月18日,郑永刚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将其所持全部中科英华574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99%)转让给“诺德系”背景的公司。随后,新的实控人确立,中科英华宣布更名为诺德股份,打造“产业+金融”双主业的战略。

    上交所在问询函中要求说明,“郑永刚是否存在在终止收购厚地稀土风险充分揭示前提前减持的情形”。中科英华称,公司在2014年3月8日披露的《关于资产收购事项进展的提示性公告》中便已对本次收购可能终止的风险进行了揭示,郑永刚是在2014年9月4日起开始逐步减持的,因此公司认为不存在在终止收购厚地稀土风险充分揭示前提前减持的情形。

    在郑永刚“巧妙”全身而退之后,诺德系及原高管主导的中科英华与刘国辉陷入交易纷争,即便是陈远“现身”,似乎也已经难以改变目前的僵局。

    对于刘国辉来说,这场盛大的资本游戏并没有结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厚地稀土已经开始寻找新的投资人,并宣称“完全符合证券及上市公司收购要求,即收购即上市。目前公司已与几家上市公司、基金接洽。”

    (中科英华2月22日更名为诺德股份,为不影响表达的连贯性,本文仍称中科英华)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看好体育市场预期 体育+综艺节目井喷

    下一篇

    资本与产业互搏:始于高利贷倒在定增 谁伤了厚地稀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