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 浙江银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傅平江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在不良贷款处置方面, 2015年浙江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968亿元,年末不良率由上年全国第7位降至第10位。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朱丹丹
每经记者 朱丹丹
3月31日, 浙江银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傅平江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在不良贷款处置方面, 2015年浙江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968亿元,年末不良率由上年全国第7位降至第10位。
“我们局指导银行业协会在全国率先搭建银行业押品资产交易信息平台,目前已有200余家银行机构通过该系统向社会发布押品信息,促成交易360多笔、15多亿元。与此同时,在浙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尝试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例如,信达资产浙江分公司尝试不良资产处置与‘互联网+’融合,2015年通过淘宝网资产平台处置不良资产68户、成交57户,成交金额6.05亿元。”傅平江介绍到。
针对部分企业存在盲目扩展、过度融资、脱实向虚等问题,傅平江进一步表示,该局早在2013年就开始试点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该机制的实施有利于遏制“两链”风险传导扩散,也有利于构筑新型银企关系。
数据显示,2016年2月底,试点企业达2.3万余家,占全部授信企业的18.6%;实施后授信总额压缩了230亿元,压缩幅度3.5%。
具体到“两链”风险,傅平江亦分析指出,浙江银监局开发企业担保圈风险识别工具,推动各方在恰当时机介入化解关键点企业风险;试点探索三个清单一张网,建立企业欠息清单、重大风险企业清单、逃废债线索清单和银政企三方联动的信用风险防控网;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发挥政策性担保体系在置换出险企业担保的作用,阻隔担保链风险蔓延。
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获悉,在供给侧改革方面,浙江银行业积极在金融供给端进行对接和发力,进行了积极的先行探索。
对此,傅平江表示,该局鼓励设立科技专营支行和专营部门,积极争取投贷联动试点,帮助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 出清僵尸企业,支持稳妥有序去产能;引导理性融资,多措并举推动去杠杆等等。
杭州银行行长宋剑斌也分析指出,根据供给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要求。该行围绕资源优化配置、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把推动经济供给侧改革与自身转型发展紧密结合,改革管理机制,聚焦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的重点领域,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做细分行业价值链专家。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杭州银行科技文创企业客户数达到4000多户,累计贷款投放超千亿元,融资余额206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0%左右。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