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众泰汽车“模仿秀”模式估值116亿 搭车金马股份登陆A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3-31 01:41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旭    

    每经记者 刘旭

    众泰汽车近期成了行业关注焦点,这次不是因为“模仿”豪车,而是要登陆A股了。金马股份(000980,SZ)日前发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和现金支付的方式,收购金浙勇、长城长富、天风智信、铁牛集团等23名股东合计持有的永康众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泰汽车)100%股权,交易对价为116亿元。

    对于超百亿的交易对价,金马股份(000980,SZ)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来自多家评估机构的判断,主要基于目前众泰汽车的市场表现及其未来在新能源等领域的预期收益。

    众泰汽车相关负责人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下处于重组项目的关键时期,众泰做好了加速提升的准备,具体信息后续会披露。

    一位从事汽车领域投资的分析人士认为,当下,无疑是众泰汽车“变现”的好时机。一方面,在传统车领域已形成“众泰现象”,投资噱头已被资本市场认可;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带动下,汽车板块整体向好,这也是一个好机会。

    曲线登陆A股

    “毫无疑问,上市讲究的是时间窗口。”上述分析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方面,众泰自身销量向好,市场关注度高;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政策红利带动下,汽车市场整体估值提升。

    事实上,这已不是众泰汽车第一次尝试登陆资本市场。公开资料显示,自2007年开始,众泰汽车便在内部开始讨论谋划上市事宜,众泰汽车董事长吴建中也不止一次对外透露,众泰汽车一定要在资本方面向前迈进。按照当时的时间表,众泰汽车内部曾希望最快于2011年实现IPO,将整车制造、动力总成等整车板块作为拟上市资产,计划募集资金数十亿元。

    但由于众泰汽车在自主品牌中处于第二阵营,一直难以如愿实现资本梦。直到去年下半年,金马股份停牌,众泰汽车登陆资本市场的计划再次浮出水面。据了解,2014年开始,众泰汽车的股东之一铁牛集团开始为其谋求上市之路。铁牛集团通过拥有黄山金马集团90%的股份,间接持股黄山金马集团下属上市公司金马股份。2015年9月,金马股份开始停牌,直至今年3月,多方股东达成一致,金马股份收购众泰汽车,后者“曲线”登陆A股。

    在国泰君安汽车行业分析师张欣看来,这无疑又是一次“蛇吞象”的重组行为:金马股份主营汽车仪表、摩托车仪表、车用零部件等业务,而此次通过纳入众泰汽车,则可进入整车制造业。由此来看,铁牛集团通过上市公司将众泰100%股权纳入囊中,意在整合收权、融资做大乘用车整车制造业务。

    “金马股份停牌比较早,停牌时的股价也不算高,收购对大股东而言是利好消息。”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未来还是要看众泰汽车的走势,即其能否在汽车市场保持高增长和强关注度。

    张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众泰汽车的“风向”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其当下体量是否能在市场竞争中发挥规模优势;二是,此前通过“模仿”形成的高关注度以及销量增长能否持续。

    “模仿”引来高关注度

    事实上,自2014年以来,众泰汽车的产品因“模仿”豪车而成为行业,乃至整个社会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例如,众泰S21的外形与奥迪Q3及其相似,T700则被认为是在“模仿”保时捷macan,Z700的前脸则与雅阁的相似、内饰与奥迪A6L的相似。

    不过,这些车型却是众泰汽车的销量支撑。数据显示,2014年,众泰汽车全年销售16.6万辆,较2013年增长23.8%;2015年,销量达到22.2万辆,同比增长达到36%。而同期,自主品牌处于销量谷底,依靠SUV艰难回升。利润方面,2014年和2015年,众泰汽车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6.20亿元、137.4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81亿元和9.09亿元。此外,交易方承诺,众泰汽车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2.10亿元、14.10亿元和16.10亿元。

    上述汽车行业分析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自主品牌面临SUV红利日渐摊薄,MPV等市场发展前景尚未明朗的情况下,众泰汽车还能火几年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而据了解,在自主品牌的发展中,曾依靠“模仿”达到规模量级的企业,相继经历了伤筋动骨的转型期,奇瑞、比亚迪等无一例外。

    金马股份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看重众泰汽车在SUV,以及MPV市场的产品布局,更重要的是,在新能源领域,众泰的布局已经相当完备。”

    张欣则认为,众泰汽车如果最终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或意味着其前一段发展历程结束,“众泰现象”新阶段将随之展开。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罗伟广主动要求“正名”成为金刚玻璃实控人

    下一篇

    张国宝质疑锂电池热背后:新能源汽车存在扩张风险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