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化身“城市运营商”的房企而言,公共资源也渐渐成为他们会考虑的部分。
每经编辑 杨羚强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邦地产”real-estate-circle)
上海“史上最严限购”政策出台以后,很多社保连续缴纳时间未满五年的购房人群,不得不转向周边的太仓、昆山、嘉兴等地置业,希望以此延续自己在大城市发展的梦想。
然而,在这些上海周边地区落户也不容易。临近上海的昆山,落户就对学历、房产、社保都有规定,另外还实施积分入学制度,孩子的入学积分还得跟家长学历、职称和遵规守法等指标挂钩。可以看出,昆山现有的教育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所有外来人口子女就学的需要。
同样因为公共资源有限的问题,未来即使在临沪地区落户,外来人口也可能面医疗、公交、大型绿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短缺的压力。
对于逐步化身“城市运营商”的房企而言,公共资源也渐渐成为他们会考虑的部分。
开发商,请从公共服务做起
有财经作家评论,如果把城市也看作是一种消费品,人们更愿意去那些集成了更多资源的城市。与此同时,很多开发商逐渐转向城市运营商,它们客观上会代替政府履行部分职能,为购房者提供很多城市资源和服务,比如教育、医疗、安保、社交,甚至各种社会活动。
开始尝试提供公共服务的房企越来越多,世茂最近推出的光合教育社区的服务,就在思考开发商应该怎样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满足业主子女教育的需要。
他们所提供的并不仅仅是解决业主子女学校教育的基础内容,还对此进行了深化,试图将孩子、名师名校、培训机构、教育相关方打通融合。
在光合社区的360课堂上,名师、名校被整合进了社区。贾老师教如何写作文、世界羽毛球冠军教如何打羽毛球,还有书法学习、古筝学习、中澳之声艺术交流等等,学习内容也融入到了社区,除了课堂知识外,孩子们还能在科学、素质、体能、智力、艺术、科普六个方面得到提高。
“业主的分享”也成为世茂提供的教育服务的一部分。光合教育社区的人人教育,就是有一技之长的业主,分享技能给社区中的每一位孩子,涵盖审美情趣、生活职能、实践知识、社会生产这四个方面,比如摄影、画画、建筑设计等技能分享,又诸如家长可以带儿子去看,家具是怎样生产的。
除了世茂以外,碧桂园和万科也已经大规模涉足教育。其中,碧桂园的国际学校,更是培养出很多考入哈佛、麻省理工、常青藤名校等世界名校的优秀学生。万科双语学校则引入了复旦万科实验学校“国际双语C班”。往年,国际双语C班仅招收20名一年级新生,其他年级招收少量插班生。
今后“国际双语C班”模式将被完全引入万科双语学校,原有全部师资班底和在读学生,均在2016年9月搬入新建设的上海万科双语学校,同时招生一年级、六年级新生以及各年级插班生,学生总人数将达到300人以上。
除了学校,开发商还需要能提供这些……
除此之外,和医疗机构合作、增加社区医疗服务能力,也是很多开发商越来越需要的。
据了解,海南富力就和平安好医生达成了合作,向业主提供实时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一对一家庭医生服务、三甲名医的专业咨询等内容。与平安好医生的签约三甲名医已达到5000人,基本覆盖了国内医学界各科室优质的医生资源。富力方面希望,未来和平安好医生的合作能推广到全国其他富力项目。
在此之前,大健康(HK.0708)发布公告,恒大健康产业集团已与哈佛附属布莱根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未来在中国合作建设高端国际医院,并已布局“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高端国际医院、养老产业、医学美容及抗衰老等板块。恒大健康已在长沙、南昌、武汉、成都、洛阳等主要中心城市开设12家“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中心,覆盖已入住的5万多户家庭,以提供加强版的医疗服务。同样,绿城、碧桂园、世茂、苏宁环球等诸多房企也在加码医疗服务。
事实上这些都还只是一部分,绿地进军地铁,万科和深铁的合作,让外界进一步看到,房企有可能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在城市运营商这件事上,发挥更大的能量。
也许用不了多久,某个临沪、临深城市出现以绿地楼盘命名的地铁站点,将不会是什么新鲜事。
政府请给开发商更多政策
虽然,自建学校,自己配套医疗服务,甚至自建跨城市公交,包括引入跨省地铁,可以让企业掌握核心战略资源,提升产品竞争力,享受到更多的增值服务。但开发商也有自己的痛点:需要政府能够在更多的政策上予以放行。
比如,原来土地增值税规定,土地增值幅度超过30%就要增税,而超过200%,要增税60%。
在开发商变成城市运营商,企业需要更多通过引入资源,提升城市土地价值的今天,这一税收政策,会让很多企业觉得心有不甘。
对此,沈阳出台的22条去库存的房地产新政,也许给部分三四线城市有所启示。
比如“加快新城区和新建项目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建小区亟需先行配套的市政工程项目,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由开发企业垫资建设,待验收合格后,在缴纳配套费时予以抵扣。”“完善教育、医疗、商业等资源配置,在新城区鼓励优质中小学校增设分校,配置社区医疗机构。优化给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消防等配套工程建设。”
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建设,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施“以居住时间为准”的入学政策等等,这些都是地方政府应该考虑的,因为这些政策不仅能激励更多开发商向业主提供医疗、教育、公交等公共服务,还能有效缓解政府公共资源不足的压力。
▲本文为评论,谨代表作者观点,与邦地产立场无关。
☞ 对本文有任何疑惑请关注邦地产,也可加入“邦地产粉丝群IV”与作者交流!
编辑:王婷婷 审核:杨羚强 终审:蔡战波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