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老铁:切勿因《叶问3》刷票房 放弃电影产业金融化的未来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3-28 03:46

    ◎老铁

    自《叶问3》被爆出刷票房事件之后,业内有舆论对娱乐产业金融化开始持悲观态度,认为在现有的政策以及监管的缺失之下,娱乐产业金融化会破坏行业现有的商业秩序。

    笔者虽然对《叶问3》发行方刷单的行为深恶痛绝,但从理智上依然支持娱乐产业金融化。

    根据相关媒体披露,《叶问3》发行方在电影上映之前曾发行票房理财产品,此外,发行方快鹿集团还可通过电影票房的品牌溢价在二级市场套现。这其中票房成败成为关乎整个金融产业链的关键点,因此为确保收益,发行方只能铤而走险刷票房了事。

    事实上,由于电影行业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将金融产品的所有收益与票房挂钩,很大程度上也等同于纵容电影发行方进行票房注水。因此,针对《叶问3》刷票房不能简单粗暴地将其归罪于电影产业金融化,而应该深究其背后的模式漏洞。

    当前,粉丝经济成为娱乐产业最重要的商业形式,对此业内基本形成共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仍然将其简单用在营销和推广之上,并未完全挖掘粉丝经济的深层含义。因此,手握《叶问》系列IP,发行方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背后的粉丝价值。粉丝购买理财并非简单买产品,而是对电影和剧中明星的喜爱,很容易将产品用户转换为票房动力。而从心理层面讲,粉丝具有非理性的特征,其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并非简单的回报率如此简单,而是寻求与明星和电影的互动关系,即明星认同感。如果《叶问3》能在此做足文章,便不需要将宝完全押在票房之上。

    我们再对比娱乐产业金融化的先行者娱乐宝,借莱昂纳多来华宣传《荒野猎人》,娱乐宝发起“给小李子示爱送礼物”的众筹活动,参加的粉丝每人花费5元为莱昂纳多制作礼物,用千余朵玫瑰制作出奥斯卡“小金人”,并以抽奖形式选出幸运者亲往现场,共有上千名用户参与互动。

    本质上看,娱乐产业的发展与粉丝经济是相伴相生的,此活动不仅成为《荒野猎人》发行期间的重要营销手段,也成为提高粉丝凝聚力实现电影口碑传播的重要通道。此次“莱昂纳多中国行”唯一与其合影的就是参加娱乐宝众筹活动的用户。由此可见,如果忽略粉丝经济,那便意味着忽略了娱乐产业的特殊性,恐怕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另外,对于此次刷票事件,若非其后有媒体根据第三方售票平台发现各种端倪,发行方制造的虚假票房繁荣几乎就要得逞。这也警示出,娱乐产业尤其是电影行业金融化必须要加强第三方监管。

    笔者比较赞成具有第三方售票产品的平台能够参与电影产品金融化,原因有二:其一,在线电影在电影营销以及票房增长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与售票平台合作将使电影收益的保障系数增加;其二,多家平台运作可有效监控票房异常,杜绝刷票房事件再次发生。从相关案例分析,娱乐宝做前端娱乐营销,淘宝电影做宣传、发行和在线售票的支持,其风险和收益均是远超同行的。

    电影产业虽然蓬勃发展,但电影制作团队多年以来一直面临“缺钱”问题。当年《集结号》拍摄,华谊兄弟靠招商银行贷款才解一时之忧。而由于电影行业的高风险,制作方多选择知名导演、知名演员以减轻票房压力,资金大量倾斜至少数人,这也导致大量有才华的电影人无法获得资金支持,并成为国内电影人才断层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于电影工作者而言,电影产业金融化必须要惠及所有人。但我们如今经常所见的各种案例,多是建立在对知名电影人的利益攫取基础之上,从去年的《港囧》到《捉妖记》再到《叶问3》皆是如此,这如传统融资手段一样难以真正促进电影行业的正向发展。

    基于此,金融机构在介入电影生态建设时,应真正帮助年轻电影工作者,以促进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

    目前的电影票房金融化产品多是以单一产品为切入,缺乏整个生态布局。此次《叶问3》事件之后,普通公众对电影理财产品多抱以谨慎态度,这有利于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也有利于引入互联网公司帮助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电影的希望不就在此处吗?

    (作者为财经专栏作家)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碳酸锂价格飞涨 天齐锂业一季度业绩暴增

    下一篇

    去年全国平均缴费仅230元 人社部拟引导城乡居民养老多缴早保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