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叶檀
逼不得已时,各种债务总有暗度陈仓之法,如置换、债转股。
但对还不出的债务进行处理时,一定不能伤及金融信用。如果债转股各方最后都惦记着把股市作为套现之地,对A股将是致命打击。
已经有部分银行为债转股进行准备,为绕开法律障碍,可能通过银行子公司持股或者境外公司持股的方式进行。与2003年剥离不良资产时债转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当时的债转股是由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承接的。银行把作为债权的股份让渡给资产管理公司(AMC),由后者处置,也因此资产管理公司成为某些公司的大股东,AMC致力于运作时获得收益,至于股权背后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并非AMC的任务。
今年两会上,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建议,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主,加大实施企业债转股政策,安排1万亿到3万亿元债转股资金,帮助国企、民企解决困难,化解风险。
赖小民似乎还是沿用老办法,AMC承接不良资产股权,成为无法偿债企业的大股东,可1万亿到3万亿资金从哪里筹集呢?银行不可能支出这笔钱;而如果要用纳税人的钱,那得拿出个说法来。
2003、2004年的债转股,是银行将不良资产让渡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公司的股权。哪些企业可以转、哪些企业不能转,哪些股票能转、转多少,都有一个市场化决策的过程,以后也相对比较成熟。
如果商业银行在行政措施推动下进行大规模债转股,或许会带来可怕的负面激励——欠了债的公司只要扩大发行股份就行了,虽然这些股份一钱不值,但资产高估一把,同时稀释此前的投资者利益,貌似欠账面可以做平。以后这些欠钱公司会不会拍着胸脯说“要钱没有,要股一把”呢?实际上一些不断增发的公司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因为他们可以做到发股零成本,通过市值运作在市场圈钱。
债转股后,一些烂公司减轻了负债,说不定打着恢复生产的旗号借入更多的债务,反正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可以转股。
银行关注类贷款、不良贷款数量不小,债转股又提上了议事日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自2013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第10个季度上升,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不良贷款余额连续16个季度增多。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7%,不良贷款余额已达12744亿元,较2014年末增长51.25%。
评级机构穆迪3月份已对此表示担忧:如果企业本身质量不错、主要问题是资本结构杠杆过高,那么进行债转股的话对商业银行有利。银行可以主导公司、可以主导并购重组。但如果企业本身已失去生存能力,商业银行参与债转股将承担更高的成本。在转股之后,现有股东权益被摊薄但并未退出,同时银行丧失其优先受偿地位。银行得到的好处是,延迟确认信贷减值损失,但不得不因为风险权重提升而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也就是说,银行确认坏账可以延后了,但这样恐怕跟暮四朝三的猴子们没有什么区别。
假设银行把千亿不良资产债转股,不上市没交易的股票没有价值,银行相当于拿了一堆废纸,最好的办法是想办法上市套现。现在各地方政府把资产证券化率作为国企改革的一大成果,以后作为大股东的银行又要催企业上市。
如果继续由AMC持有股权,AMC不会白效力。赖小民建议,应支持AMC在A股上市募集资金,理由很充分:一是能够以较低成本持续筹集大量资本,不断扩大不良资产处置规模;二是可将股票作为工具进行并购重组,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竞争优势和实力,增强风险化解能力。
债转股是为了要减少坏账损失,不过若要上市套现必须考虑市场的感受,毕竟场外市场包括新三板都没有这个容量,而我们也不能总指望A股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