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规模为9亿吨左右,由于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给秸秆禁烧工作带来巨大压力,成为季节性雾霾的重要推动者。
每经编辑 李彪
每经记者 李彪
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不高,“另一半农业”出路在何方?
“我们现在每年到秋季,烧秸秆的时候也是雾霾最严重的时候,六七月份小麦收获了,小麦产区烧小麦秸秆,九十月份玉米收获了,玉米产区焚烧玉米秸秆,你要坐上高铁,到小麦产区、玉米产区,会看到遍地都在烧秸秆。”
近日,在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组织召开的《中国秸秆产业化》出版座谈会暨全国秸秆产业化试点示范模式研讨会上,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尹成杰做如上表述。
据了解,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规模为9亿吨左右,由于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给秸秆禁烧工作带来巨大压力,成为季节性雾霾的重要推动者。
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副会长、国家能源委专家李俊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困扰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瓶颈问题,除了技术、市场资源以外,关键是资金。
对此,尹成杰说:“去年在做国务院农业生物资源利用调查后,写了一个专题报告,有关领导对这个报告做出指示,发改委也在进一步深入研究怎么支持秸秆产业化创新发展。”
生物质能利用率仅为4.8%
尹成杰介绍,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自然也是农作物秸秆生产大国。按照目前粮食年产量6亿吨、谷草比1:1.5计算,农作物秸秆理论产量高达9亿吨。
据了解,4吨秸秆的营养价值相当于1吨粮食,2吨秸秆的热值相当于1吨标准煤。这意味着农作物秸秆中蕴藏着巨大价值,但是,包括农作物秸秆在内的生物质能利用率一直较低。
尹成杰称,我国每年生产的生物质能中,可作为能源利用的总量约4.6亿吨标准煤能量,目前只能利用约2200万吨标准煤能量,利用率仅为4.8%。
未被有效利用的后果是,不仅资源浪费、减少农民收入,而且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2015年10月15~17日,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经历了当年入秋后的第一场大范围雾霾。与此同时,10月5日~17日,环保部卫星遥感巡查监测数据统计显示,20省(区)共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862个。环保部调研发现,一些地区实际火点数远远多于卫星监测捕获的火点数。
对于秸秆焚烧问题,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秘书长沙祖康有深刻体会,2013年末,他驾车从北京出发,耗时三天三夜到达三亚。
沙祖康称,虽然政府有秸秆禁烧的要求,但是,一路上看到的是山山冒火,城城冒烟,农民忙着烧秸秆,震动非常大,感觉问题很严重。
实际上,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秸秆“禁烧令”,一些地方甚至对秸秆禁烧工作落实的部门采取约谈、问责等行政手段。比如,在2015年夏季秸秆禁烧的督导工作中,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和河北省督导组发现,邢台市隆尧县、任县存在大面积秸秆焚烧现象。随后,河北省有关部门对两县政府及农业部门、环保部门进行了公开约谈。
秸秆禁烧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从全国来看,禁而不止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研讨会上专家们均认为,破解秸秆禁烧难题,根本出路是秸秆产业化,打造良性的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体系。
产业化发展期待政策加码
农作物秸秆综合加工利用,产业化创新发展是必由之路,在资源的开发上,要依托企业,运用市场机制,建立开发技术的规范,积极推进产业化发展。尹成杰称,当前,从事农作物秸秆利用研究的企业比较多,但是,真正能够从企业自身出发,瞄准市场需求走产业化道路并形成产业的不多,所以当前农作物秸秆创新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规模化、产业化、集合化。
据了解,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主要在新能源产业、建材产业、饲料产业、日用品产业、医药产业等领域。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副盟长于仁杰说:“根据我们测算,如果把我们兴安盟(农作物秸秆)进行有效地转化和利用,每年将实现两百亿以上的产值,如果按照两百亿算的话,占我们全盟经济总产值2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市场前景广阔,包括中粮集团等企业都在该领域谋划布局,但是,收储运难度大,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共性问题依然存在。
正如辽阳市副市长马立阳所讲,在秸秆资源化利用上,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的补贴和扶持政策制度仍不健全,农民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开发和企业的发展。
“困扰(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瓶颈问题,除了技术、市场资源以外,关键是资金的问题。”李俊杰说,是不是可以考虑,以地级市为单位,成立一支秸秆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在产业领域,加强产业政策的支持。
对此,尹成杰介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报告当中提出,全国政协今年要专题研究秸秆产业化发展问题,看出中央领导对秸秆产业化发展高度重视,今年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要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当然包括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而且要出台一些政策措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