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老郑说汇:美元企稳 加元明显超买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3-21 23:01

    美元大致上仍延续弱势格局,但上周五起已稍见稳定。美元仍处于升息通道,只是升息步子可能稍慢些,故美元大跌后回升的机会应较大。本周美元的重要变数是本周五GDP数据。非美方面,近期加元走势虽然仍很强,但空头能量已有过度宣泄的迹象,操作上不宜继续做空。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郑步春    

    每经记者 郑步春

    美元大致上仍延续弱势格局,但上周五起已稍见稳定。美元仍处于升息通道,只是升息步子可能稍慢些,故美元大跌后回升的机会应较大。本周美元的重要变数是本周五GDP数据。非美方面,近期加元走势虽然仍很强,但空头能量已有过度宣泄的迹象,操作上不宜继续做空。

    美元探底回升

    美元自3月10日欧央行议息会议来展开一轮杀跌,其杀跌动能先是来自欧元暴涨,其后来自美联储上周的利率会议。

    在欧元利率会议方面,虽然欧央行全面采取了包括降息在内的宽松政策,却暗示未来无意进一步降息,所以当时欧元暴涨并压制了美元。在美联储利率会议方面,美联储几乎明示了今年加息只有2次,这较去年12月时所预期的4次有天壤之别。

    美元这波杀跌一直延续至上周四,上周五则开始反弹。上周三与上周四美元指数分别惨跌1.02%、0.93%,周五则反弹0.31%,本周一(截至18:05)暂时续涨0.10%至95.148点。

    欧央行与美联储会议双重压制对美元构成打击,但由现在情况看,美元应已消化了绝大多数利空,故不宜进一步看空。

    实际上,市场早就料到美联储会调降今年加息次数预期,所以美元上周稍早的杀跌就略嫌过度了。在利率前景方面,虽然市场主要将加息时点设定在6月份,但仍不能完全排除4月份美联储利率会议宣布加息的可能。

    在美联储4月下午利率会议之前,美国所剩重要经济指标不多了,其中较重要的数据包括本周五将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度GDP终值,同时将公布当季PCE物价指数终值,两者均极受美联储关注。下月初,美国另将公布最要紧的3月非农就业数据。假如这些数据疲弱,美联储6月之前加息将完全无望,否则则还可能有些机会。

    日央行暂无举措

    上周日元强势,前四天连续升值,仅上周五小幅回吐。上周美元兑日元累计贬1.99%至111.54,周中低点为110.66,创2014年10月以来新低。

    日元上周强势原因错综,首先是日本央行利率会议削弱了市场对日央行未来宽松的预期,其次是美元兑几乎所有货币走弱。

    上周有许多央行举行了利率会议,除日本央行外,另有瑞士央行、英国央行举行利率会议。虽然更前一周欧央行降息,且采取了不少其他超预期宽松政策,但上周各央行全无举动,所以相关货币多少均得到些支撑。

    在日元方面,上周二结束的日本央行利率会议按兵不动,这对日元有些支撑,因市场中有些人预期日央行应有理由跟进欧央行。日本央行公布利率决定后同时公布了政策声明,这份声明亦相对强硬,因其删除了以往惯用的"若有必要将进一步降息"之类的字眼。

    今年1月份日本央行曾降息并推出了负利率,日本央行此举虽一度打压了日元,但不久后日元即疯狂升值,使得日本央行努力付诸流水。当前全球形势就是货币竞争,虽然谁也不承认,由现在情况看,日本至少暂时输了一个回合。

    本周最要紧的日本数据是在本周五将公布的CPI数据,投资者宜重点关注。日本央行当前最头疼的就是通缩了,所以CPI数据无疑是最为紧要的。

    由日元技术图形看,未来多半还有些升值空间,美元兑日元强支撑当在105一带,所以除非日本经济指标出人意料,投资者在操作日元时一般就宜顺势而为,不可主观地猜测拐点。

     

    加元涨势过猛

    加元自1月中旬以来一直较强,到上周为止,美元兑加元一连跌了九周。本周一同上时间,美元兑加元暂报1.3031,这较1月高点的1.4690已累计贬值12.7%。

    本轮加元升值重要因素之一是油价反弹业已确立,美原油主力合约自2月份最低的每桶26.05美元最高的42.49美元,累计升幅不小。按当前情况看,原油可能很难快速回落,因市场对产油国将达成冻产协议预期比较乐观。

    加元这轮升势另一原因是1月份加拿大央行利率会议未宣布降息,这出乎一部分市场人士意外。去年加拿大央行有过两次降息,但今年迄今无举措,考虑到油价回升及加拿大制造业及零售数据不错,故短期内降息的机会会相当渺茫,所以加元强势大致上能够维持。

    在2月下旬时分,当时市场认为加拿大央行年内降息机会是85%,可现在此机会已降至34%。

    虽然加元消息面利多,但投资者可能不宜进一步做多加元,因加元各项技术指标已显示超卖严重,且相关数据显示加元前期的空单大多已投降。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险企纷纷瞄准企业“走出去” 四大风险因素不容忽视

    下一篇

    欧盟推多举措维护钢铁业竞争地位 今年中国钢材出口或现下降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