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江然
每经记者 江然
在李克强总理眼里,转型中的中国一切与经济相关,无论回答中日韩、中俄这样的国际关系,还是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的情况,总理的注脚全部在这里——
3月16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一如既往地人气高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是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第四次面对中外记者。为了这一时刻,凌晨四点出门排队的记者大有人在。
记者会的前一日,媒体开始猜测总理会围绕哪些主题,比如反腐,应该是其中之一。昨日两千多记者挤进大厅,应该是创了个纪录,因为大家进场很早,招待会之前记者们也扎堆议论着,今年问个什么主题的问题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占到了一个第二排的座位,听两位坐在隔壁的记者讨论,穿红衣是让自己醒目一些,好争取问一个关于“金融市场监管框架何时出台”的问题,没想到的是第一个提问的路透社记者,站起来就把与股市、金融监管相关的问题抛出来,红衣记者略感失望。
这样的“同质化”问题一直在持续,前三个提问结束,主题就已清晰浮现——经济,经济,经济。在一些两会老记者印象中,李克强总理的记者会还没有哪一次如此集中地探讨过经济形势。
接下来的两小时里,经济成为了毫无悬念的主题词,在总理眼里,转型中的中国一切与经济相关,无论回答中日韩、中俄这样的国际关系,还是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的情况,李克强的注脚全部落在了经济上。
答完前几个纯经济问题,总理意犹未尽,在说起台湾地区党派轮替的影响时,他讲的是经济政策的小故事:“我到福建考察,曾经开了一个台商座谈会,不少台商对大陆出的经济举措很敏感,很多人都担心对台湾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会不会改变,我们听进去了,回来就发了文件。”
说到香港地区,总理直接拿经济增长作说明:“去年香港作为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2.4%,这不算低了。”
就连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朝鲜核问题以及中日韩关系,李克强也是用了三国经济互补来说明如何向前看:中日韩三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五分之一,是亚洲经济的70%,我们之间的互补性很强,可以携起手来去开拓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
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了“新经济”,新经济是什么概念?李克强说:我们说要发展“新经济”是要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是很广泛的,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一产当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而且,发展“新经济”,小微企业可以大有作为,大企业可以有更大作为。
不过,围绕着经济,台下记者都能感受到一些“新”意。回答提问时,总理打破常规地抢着插了一句话,“力争年内开通深港通”,再比如他调侃全媒体记者的“一石三鸟”,还有那句突如其来的“权在用,云在看”,让大神级翻译也停顿了一下。
记者会结束的时候,有记者高呼“总理加油”,不知总理是否听见,他只是亲和力十足地向台下挥手示意。离开前,有人问他对股市有没有信心,总理说“你们有信心,我就有信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