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雯
◎每经记者 张雯
通道还是那个通道,意义却从解构变成了建构。
人民大会堂北门内,向南延伸100多米,便是每年两会期间都会被媒体热炒的“部长通道”。
往年,“部长通道”热闹在记者奋勇“围追堵截”,塞话筒、抢采访,而部长往往惜字如金。官员、媒体之间“你追我跑”、“你抢问我望天”的状态被解构成一种不对称的对话语境,似乎沟通总难通畅。官员刻意保持神秘,信息总在暗处传递。
今年,“部长通道”却有大不同:部长主动上前、回应舆论关切,并且效率高、干货多,让在场记者的“获得感”很强烈。
事实上,今年的“部长通道”建构出了一套崭新的官媒对话机制:你不必“围追堵”,我主动靠近你。大家看,部长来了。
今年是人民大会堂北门“部长通道”诞生整整十周年,老“部长通道”有了新解,这与李克强总理的治政风格密不可分。
在两会前,李克强便接连两次发话,要求国务院各部长、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积极回应舆论关切”。他强调,现代政府须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关切,各部门要主动释放公众期待的信息,坚定社会信心,给市场一个明确的预期。
3月12日傍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收到了这样一条诚意满满的通知:“各位记者朋友注意:明天上午拟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接受采访的部长数量较多,‘部长通道’开启的时间会比往常早一些。”
这一组数据或许更直接:今年两会期间,共有39人次部级领导走上“部长通道”发言台,其中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三上发言台,回应自贸区、免税店、进口商品降税等问题。
曾经做过多年记者的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王国庆,也高度认可“部长通道”所体现的官、媒关系之变。
他说:“今年两会的‘部长通道’是个大亮点,部长们回应热点,回应关切,回答问题贴近民生,贴近实际。这显示着政府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新闻发言人这种意识越来越强,并把它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部长们能经常走到发布平台上,经常走到面前,对于我们国家开放、民主氛围的营造一定是非常有益的。”
“今年两会前,我就要求国务院的部长们要主动发声,回答记者的提问。”3月16日,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说,“不是有一个‘部长通道’吗?我跟他们说,你们可不能记者一发问你就拱拱手一走了之,要把嘴巴张开,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我听说今年部长们的表现还是受到记者们的欢迎的,是不是啊?”
答案是肯定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