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2016年“两会”正式收官。在两个“五年计划”交接的重要一年,本届全国“两会”总体确定了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大图景。
这短短半个月,关系中国十三亿人的未来,从新经济模式的孵化、民生经济的变革,到复杂国际环境下的应变之道,在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我国下一个五年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
而在其中,民营企业的角色感和价值更加凸显。一个细节是,“两会”上参会的民营企业家在去年达到历年最高值后,今年的规模依然惊人。民营企业从发声少到主动参政议政,为公利谋益,表现出的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也在国家建设中表现更强的担当和更足的发展底气。
创新变革主力,民企“戏份”越来越重要
在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统计数据就显示,中国非公经济数量已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0%。国家工商总局2013年统计数据也显示,私营企业数量已占据企业总数近80%,而500强企业2015年的营业收入总额已相当于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万亿元的93.5%。
民营企业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企业家共建发展的参与度也更高。在去年的“两会”,马化腾提出的“互联网+”就一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年度经济热点之一,在今年的“两会”更多民营企业家提出了新颖而有见地的发展建议。
如小米雷军提出的家居生态变革,神州专车陆正耀提出的共享经济,苏宁张近东提议的电商变革,蓝润集团董事局主席戴学斌提出的“民企要抢抓供给侧改革新机遇”意见。
戴学斌指出,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而其发力点是聚焦供给侧改革,这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民营企业需要进一步找准企业发展定位,把创新放在第一位,不断延展企业价值链,扩展企业发展新空间。其中有三个方面应该高度关注。
值得指出,这三个方面也是蓝润集团近年探索和践行的经验。首先是在结构调整的大潮中,民企一定要跟紧潮流,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自身技术改造。
实际上,伴随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各领域的优惠政策层出不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在2015年已引起巨大讨论。不动产政策利好隐现,蓝润2015年一年之内就抢占了成都春熙路、人南路、攀成钢、武侯新城等核心板块的“地标型”稀缺资源。业内认为,蓝润一来是看好黄金商圈优质不动产的强势保值力,另一方面顺应国家需求,则能提前抢占政策利好滋生的巨大空间。
此外,“通过资本运营,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和成长性”也不可忽视。蓝润经验就表明,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能力和产品金融化操作能力,是当代企业寻求壮大的新路径。蓝润在多产业的基础上,利用前海的金融优势以“4+X”的业务布局为主线横跨了多个金融领域,并搭建了趋于完善的金融运营平台。与此同时,通过金融体系和资本运营对产品和产业进行资产证券化包装,“轻资产化”战略下的蓝润在激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上体现出显著的效益。“蓝润能2年筑稳多产业格局、8年夺得多领域标杆、14年跻身中国500强,资本运营在其转型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有熟悉蓝润的人士评价称。
在戴学斌的建议中,第三点“要从小处着眼,高眼界,阔视野,积极探索,努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独占一席”也被视为颇具启发性的意见。因为在获取“独占一席”竞争优势的过程中,蓝润探索了诸多新方式。例如,在整合规模扩张之初,蓝润便积极尝试并购、战略投资、入股等多元资本操作,完成了多个高端投资案例,获取了显著的整合效益和多方资源共享优势。这表明“并购”等手法能够成为企业技术整合的高效途径,而且伴随全球经济进入到后金融时代,市场资本化日渐火热,类似投资手段将成为行业发展到一定临界点的需求,蓝润的探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笔者注意到,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几个维度中,优秀的民营企业通过创新和探索,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有效的途径。实际上,民营企业是经济创新和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之一。伴随其作为经济变革先锋的角色越来越凸显、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大,民营企业和国家经济之间的认可度也会大幅提升,而这正是企业发展“为国为民”的最大底气。
“增强获得感”,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
民营企业日渐凸显的担当力和角色感,也受到中央层面的强力支持。“两会”期间,在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会上,习近平就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使有关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对此,不少民企背景的全国人大代表都表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总书记的发言是一颗“定心丸”,让民营企业家更加相信踏实地做好企业,就能够更进一步为地方经济做贡献。
实际上,这次总书记的发言给予民营企业的信心不止于“增强获得感”5个字,更重要的是对一些方向和原则地明晰。
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就总结表示,习近平的发言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1、5、2”——“1”就是一个“坚持”,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2”则是新型政商关系的“亲”清”两字;“5”则是针对“融资难、投资进入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和组合民间资本问题、清理精简审批和收费”五个问题的着力。
从情感到制度的支撑,体现出的是民营企业的经济动力角色越来越显著,这也是民企进一步发展的底气所在。与此同时,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之一,民营企业也应该对国家经济有信心并为此奋进发展。
在QE3开启、人民币贬值、大宗商品交易量连续下滑等多种不利环境下,蓝润集团就曾逆势开启全国化布局,并加大储备具备核心价值的优质资产。虽然曾不为人所理解,但如今欧央行再度下调三大政策利率,激发大量海外资金涌入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相关产业价值被快速推升。莱坊国际数据就显示,中国吸附的外资在去年增加了500%,其中大量资金流向豪宅和商业地产。高质量资产将更受海外基金追逐,体现出可观的升值潜力。而蓝润在顺应价值投资布局的同时,通过转向附加值的孵化,资产和资本的转换和金融互通,铺垫了企业、地方、国家共赢的局面。
“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是经历了很多风浪的。在风云莫测的今天,蓝润已经做好准备,随机应变、看准时局、抓住机遇。”戴学斌就表示。
“在中国经济换挡升级过程中的引擎作用越来越显著,对中国经济坚定的信念既是企业逆势突围的核心力,也是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底气、责任和眼光。”业内评述表示。
内生力增强,民企底气见涨
可以看出,尽管整体经济形势偏软,但不少民营企业依然积极改革和创新,他们共同形成的有效竞争机制,不仅能帮助自身成长,也能总体提升国家经济的发展实力,民企将在市场中赢得更高的参与度和发言权。而伴随民企信心的提升,企业内生力也将增强,这反过来则又会助长企业发展的底气,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品牌对人才吸引力的升级,或是最能体现民企在当前发展底气增强的一方面。数据给予的证实是,中国非公经济数量创造了近90%的新增就业,而在2015年全国500强企业中,榜单前十集中在能源、银行、通讯领域,民企创造6万元的人均利润,高出国企人均利润(3万元)的一倍。而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私营企业在人才招聘市场中的占比已近70.85%。
据了解,蓝润集团在3月份开启的春季招聘就以职位档次和薪酬“双高”在同时段企业招聘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千余高端人才回流成都。而通过对企业架构的调整,构建金字塔型人才架构,近年蓝润也先后吸引了大量来自一线城市和港澳台知名企业的人才和各类领域精英,完成了企业人力储备的更新和升级。
在管理上,蓝润建立了以净利润为导向的管理原则,通过构建集中化、垂直化的结构,和专业化+个性化+细分工的团队合作模式,产生的效益也颇为显著:
成立14余年,蓝润金融、地产、能源、物流四大板块均已快速发展至产业中上水平,并成功入列中国500强企业。各领域也连续荣获“国家免检产品”、“信用等级AAA级标杆企业”、“中国西部地产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TOP10”、“中国房地产企业TOP100”、“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品牌价值成长性10强”、“最具影响力品牌大奖”等全国性多领域大奖,品牌成长性位居全国前十,年均品牌价值增长幅度超过50%,企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机制灵活并富有活力的私营企业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激发非公经济活力对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分重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就表示。
的确,在积极开展经济创新、逆势提振经济信心,以及助推中国品牌发展等方面,民营企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他们与中国经济相互创造的可能,也是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底气,这是民企在“十三五”新时代下的责任和机会。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