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季度数据显示,一路高歌猛进的基金公司专户规模从3.26万亿元下降至2.85万亿元。部分排名前二十的大公司下降幅度甚至超过六成。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宋双
每经记者 宋双
1月底,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了2015年四季度末基金公司专户规模排名的前二十位。
从2015上半年起,这份数据每季度都会公布一次。2015年四季度数据显示,一路高歌猛进的基金公司专户规模从3.26万亿元下降至2.85万亿元。部分排名前二十的大公司下降幅度甚至超过六成。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博时专户规模降幅最大
2015年四季度末,位居前二十的基金公司专户规模合计19975亿元,总规模占比为69.86%。三季度末居前二十的专户规模则为23926亿元,总规模占比为73.39%。
自2009年基金专户业务开闸后,专户业务就成了基金公司的另一大战场,竞争激烈不逊于公募业务。规模能排进前二十的,也都实力不俗。不过在2015年震荡上涨的四季度,其中12家基金公司专户规模均不同程度下降,而下滑最多的竟都是市场上首屈一指的大公司。
其中,博时基金下滑最厉害,下降幅度达64.48%——专户规模从2015年三季度末的1571亿元骤降至四季度末的558亿元,排名也从第5降至第16。而2015年二季度末,其规模为1595亿元。
除博时基金外,嘉实、南方、工银瑞信、易方达、银华、广发、汇添富等基金公司四季度的专户规模,分别下滑41.44%、36.34%、32.39%、27.49%、24.78%、18.58%和18.5%。而鹏华、富国、海富通、招商四家基金公司更已跌出前二十位。大公司专户业务罕见地集体缩水。
当然,也有逆势增长的。前二十强中,中信建投、创金合信、天弘、财通、中银、兴业全球、浦银安盛、建信等基金公司专户规模分别上涨68.84%、51.2%、42.03%、34.96%、24.61%、19.62%、14.3%和11.32%。
值得注意的是,中银基金依然守住了专户业务规模的头把交椅,从2759亿元上升至3438亿元,稳中有增。
子公司专户规模仍增长强劲
为何基金公司2015年四季度专户规模大降?尤其博时基金的降幅竟然超过六成。
有内部人士认为,一个季度一到三成的规模波动,对专户来说基本正常,但超过六成就有些夸张。且母公司专户和子公司专户完全是两套人马,各自独立运作,都在拼利润,也不存在业务“转移”。
对此,华南某大型基金公司高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协会数据的统计口径是总规模,因此包括主动管理型产品和通道业务两部分。博时基金四季度规模反常,应该是通道业务集中到期,规模就降下来了。其他大公司规模下降,也都是这个原因。”
因此这更像是脱水版的数据。该人士表示,“基金公司的被动通道业务,就完全只是通道而已,其收取很少的通道服务费且稳定性很差,和子公司通道业务类似。而做真正的专户,例如主动型股票投资管理,做得好可以拿到很高的提成。2015年6月前,有的公司就靠股票专户大赚了一笔。”
不过,记者也曾留意到《第一财经日报》在2015年6月24日股市大跌之际,一则关于诺德基金专户提前清盘的报道。或许除了通道业务到期之外,基金公司专户业务规模大幅下降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
但相比基金公司专户规模的下滑,基金子公司的专户规模四季度却仍然强劲增长,总规模从6.91万亿元增至8.57万亿元,涨幅为24.02%。如果都是通道业务居多,那为什么会一升一降,两者究竟有什么不同?
子公司类信托运作
仅从专户产品构架来看,不论是基金母公司还是子公司,都分为“一对一”和“一对多”两大类。但两者的尺度即投资手法,却大相径庭。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四季度末,基金母公司专户产品共5105只(未包括社保基金及企业年金产品数量),其中“一对一”产品1996只,合计2.12万亿元;“一对多”产品3109只,合计0.72万亿元。子公司专户产品共16092只,“一对一”产品7674只,总规模6.12万亿元;“一对多”产品8418只,总规模2.44万亿元。
上述华南某基金公司高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母公司的专户产品多与股票、定增等二级市场的老本行靠拢,做法较为传统。而子公司就丰富多了,地产项目、资产证券化等都在做。”
该高管表示,“母公司做专户的人马以公募做投研的基金经理、投资经理为主。子公司则大多是信托公司出身,他们内部管理运作都是按项目制划分。”
至于为什么2015年四季度基金子公司专户业务依然增长,该高管认为是母公司和子公司做法不同。子公司已发展成为类信托形式,2015年做了很多信托公司做的事情,因此规模还能保持增长。
截至2015年四季度末,子公司专户规模冠军依旧是民生加银资管,其规模高达8068亿元,较三季度末增长14.45%。其次,专户规模靠前的还有平安大华汇通财富7378亿元,招商财富5459亿元,融通资本财富3811亿元。另外,专户规模在2000亿至3000亿元的有浦银安盛资管、兴业财富、天弘创新资管、博时资本、交银施罗德资管、鑫沅资管、中信信诚资管和工银瑞信投管。
从增长率来看,博时基金母公司专户规模大幅缩水,但子公司却迎来强劲增长,从1572亿元增长至2789亿元,涨幅77.4%。东方汇智资管涨幅也达到七成,兴瀚资管涨幅超五成。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