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雅士利拟向澳优出售施恩工厂 相关人士称是产能布局调整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1-25 22:06

    1月25日,雅士利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雅士利已在国内外有多个工厂,很难集中发挥集约化优势,出售施恩工厂是对产能布局的调整之一。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金喆    

    每经记者 金喆

    尽管笼罩在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的迷雾还未散去,各家生产企业已经开始暗自角力。

    1月24日晚间,雅士利国际(01230,HK)和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优,01717,HK)发布公告,澳优计划购买雅士利旗下公司施恩(中国)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

    1月25日,雅士利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雅士利已在国内外有多个工厂,很难集中发挥集约化优势,出售施恩工厂是对产能布局的调整之一。

    乳业专家宋亮则认为,在国内企业集体出海建厂后,国内有1/4至1/3的产能被闲置,本已增速放缓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出现严重产能过剩。他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维持国内生产投资环境的积极性,帮助生产企业优化供应结构、有效去产能化。

    澳优接盘施恩工厂

    根据谅解备忘录,尽管施恩(中国)的全部股权拟被澳优方面收购,但是除“亲”系列的两个商标外,施恩(中国)所有其他商标及品牌名称不计入建议收购事项内。对于本次收购的代价,双方均表示要找第三方评估,在2月25日之前编制估值报告,澳优将在签署后五个工作日内向雅士利支付人民币1000万元的诚意金。

    澳优认为,建议收购事项将促进集团长期策略发展及满足集团自身品牌产品于中国不断增长的需求。据了解,澳优2015年前9个月收入为14.70亿元,同比增长6.9%,包含一次性存货撇销的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0.10亿元,同比下滑86.9%。澳优提醒投资者,2015年全年应占利润将大幅减少,甚至录得轻微亏损。

    澳优在2014年的业绩报告中指出,公司有四处生产设施,一处位于中国三处位于荷兰,其中中国生产设施主要从事进口婴幼儿奶粉干混及包装以在中国销售。宋亮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澳优现有的国内工厂规模小、产能利用饱和,公司可能打算把接盘的工厂用于生产儿童奶、老年奶粉等其他营养品,谋求更多多元化转型。“很多生产企业正低价出手闲置资产,买家应该能够拿到一个不错的价钱。

    对此,澳优方面相关人士回复记者称,随着澳优乳业业务的不断发展,进口量也不断上升。而澳优总部在内地,需要一个沿海基地,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现有的“1+3”工厂产能基本能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另外,目前收购事宜还处于谈判阶段,最终谈判结果及未来发展规划,公司届时会进一步公告。

    部分国内乳企设备闲置

    过去两年的促销战已经让婴幼儿奶粉的高增长难以为继,密集上线的奶粉产能也让生产企业加速优化资产。

    宋亮表示,最近几年,不少国内乳企都在海外建厂,用质优价廉的资源来获得消费者信任。但现实情况是国内工厂生产严重萎缩,1/4到1/3的工厂闲置,企业不得不到买方市场寻找接盘者。

    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每年对婴幼儿奶粉的消费能力大约只有60万~70万吨,但国内奶粉产能加上中资在海外投资新生产能总计超过150万吨。而在此前,记者曾到一家知名乳企位于三线城市的工厂探访,生产管理负责人就曾指着闲置的设备对记者坦言,产能过剩是乳企面临的共同问题,该工厂用到了不到30%的产能。

    记者注意到,伊利、蒙牛、合生元、雅士利等乳企在海外纷纷投产,2015年6月,合生元与法国乳制品生产商IsignySainteMère合作投资6500万欧元设立的新工厂正式投产,半年后雅士利在新西兰怀卡托市的世界级工厂也投入使用。

    对于出售资产,雅士利相关人士解释称,在经历诸多并购与海外建厂后,雅士利2016年将迎来产能整合的阶段。

    相比卖方市场的急于脱手,买方则冷静很多。宋亮说,婴幼儿配方奶粉已经告别高毛利变成微利产品,再加上国家再三提高政策门槛,接盘者也会考虑周全后才会出手。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除了生产企业靠自身手段对现有产能进行升级改造,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出手“救市”,维持市场对国内生产投资的积极性,防止产能进一步萎缩。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杭州跨境电商发展规划出台 未来两年综试区进出口拟达400亿美元

    下一篇

    南通锻压拟收购三家广告企业 布局文化产业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