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月11日),无界新闻报道称,据其从獐子岛上多名居民处获得了一份2000多人签字的实名举报信显示,2014年的“冷水团造成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事件”原因是,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并非自然灾害。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许自然
◎每经记者 许自然
素有“海底银行”美誉的大连獐子岛,沿岸迂回曲折、岩礁交错、水质清澈,以盛产名贵海珍品而名扬海内外。
上市公司獐子岛(002069,收盘价10.17元)则因2014年末爆发“冷水团”事件而闻名A股,彼时关于事件究竟是天灾还是人为引发,引发各界关注。如今,獐子岛“冷水团”事件又有了新进展。
昨日(1月11日),无界新闻报道称,据其从獐子岛上多名居民(也是獐子岛集团股份受益权人)处获得了一份2000多人签字的实名举报信显示,2014年的“冷水团造成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事件”原因是,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并非自然灾害。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獐子岛公司相关人员进行求证,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与此同时,獐子岛昨日以跌停报收,股价创出2009年12月以来新低。
屡遭天灾的獐子岛
2006年9月,獐子岛登陆A股市场,主营养殖扇贝、海参、鲍鱼,募集资金大举投入后,2009年业绩开始大幅增长,獐子岛受到众多机构青睐,十余家机构重仓持有,被称为“水产第一股”。
随着公司业绩开始大幅增长,公司反而出现高管离职潮。2010~2012年,公司有多位高管离职。对此,彼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国内水产第一品牌獐子岛背后,竟然隐藏着海参以次充好、涉嫌虚增收入、内部人倒卖产品、高层人事斗争等重重内幕。
2014年上半年,公司整体净利润以及主要产品虾夷扇贝销售收入同比出现下滑。
2014年10月30日晚间,公司发布的2014年三季报显示,因北黄海遭遇异常冷水团,公司105.64万亩海洋牧场遭灭顶之灾,造成公司2014年前三季业绩“大变脸”,由中报时的预盈变为亏损8.12亿元。此后,投资者一片哗然,獐子岛也迅速闻名A股市场。当时,在二级市场上,公司股票复牌后接连遭遇跌停,公司也撤回了此前向证监会提交的定增申请文件。
彼时关于事件究竟是天灾还是人为引发的争论引发各界关注。针对海洋牧场遭受灾害损失,公司连续出台“公司管理层自愿承担部分灾害损失与公司共渡难关”、“提升海洋牧场透明度与风险控制能力”、“打造事业共同体”等一系列措施试图挽回损失、重建信心。
而在经历了2014年“冷水团”事件之后,2015年8月,獐子岛再次遭遇大风袭击。根据獐子岛公告,2015年8月6日,大连市长海县獐子岛镇发生大风气象灾害,风力一度达到13级,对公司产生一定影响且相关理赔工作在进行中。
彼时,獐子岛方面相关人员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根据海上生产作业及初步调查情况判断,大风气象灾害发生后,海底存货未出现显著变化,但对陆地资产和海面及近岸资产造成一定损失。
遭2000人实名举报?
时隔1年多后,獐子岛“冷水团”事件又有了新进展。1月11日,据无界新闻报道称:据其从獐子岛上多名居民(也是獐子岛集团股份受益权人)处获得了一份2000多人签字的实名举报信显示,2014年的“冷水团造成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事件”原因是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并非自然灾害。“冷水团就是个弥天大谎,是獐子岛为了遮掩前几年因为虾夷扇贝播苗造假、偷工减料、播撒量虚报以及过度采捕而导致虾夷扇贝断代、产量下降的刺破气球的行为。”獐子岛联名举报的岛民们指出。
同时上述报道还指出:时隔一年多之后,这2000人选择说出真相的原因是,因为自身经济利益受到侵害。他们担心定向增发后公司没有资金进行分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2015年11月27日,獐子岛发布公告,拟以11.58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25亿股,募集资金14.5亿元,其中有约11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其中,獐子岛的控股股东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认购2.5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无界新闻报道内容联系獐子岛公司相关人员进行求证,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