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上海畅购支付牌照被注销 央行研究备付金集中存管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1-08 00:08

    又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支付牌照被注销。昨日(1月7日),央行对外宣布,依法注销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并将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涉嫌犯罪线索移交司法部门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朱丹丹    

    每经记者 朱丹丹

    又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支付牌照被注销。

    昨日(1月7日),央行对外宣布,依法注销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并将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涉嫌犯罪线索移交司法部门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是第三家被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支付机构。此前,央行已先后注销浙江易士、广东益民两家企业的支付牌照。

    “随着旧的支付牌照陆续到期,取得新的支付牌照难度大大增加,届时将有一批不符规范的支付机构关闭或被注销牌照。”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分析指出。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央行将加快建立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将机构间清算业务纳入统一体系。

    已有三张支付牌照被注销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2011年8月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含宁波)、安徽省、山东省开展预付卡发行和受理业务,并准予办理互联网支付业务。在2014年底,上海畅购出现预付卡无法使用的情况,涉及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浙江等省。此后,部分能用畅购卡的商户出现了哄抢、挤兑现象等。

    1月7日,央行表示,2014年11月,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畅购存在大量挪用客户备付金、伪造财务账册和业务报表等严重违规行为,扰乱支付服务市场秩序,且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损害客户合法权益,性质恶劣,因而注销其支付业务许可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月4日,交银国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将以债券受让方式收购畅购预付卡,收购价格为卡内资金余额的8.5折。

    “畅购公司因违规挪用客户备付金,造成流动性枯竭,严重资不抵债,已难以维持正常经营活动。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现由交银国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按照商业化原则收购自然人持卡人债权。”央行方面指出,目前,有关债权收购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除了上海畅购之外,早在去年8月,央行注销浙江易士支付业务许可证。10月8日,广东益民支付牌照也被注销。截至目前,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还有267家。

    “目前国内有支付牌照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大大小小有200多家,早期获取支付牌照相对容易,鱼龙混杂,不符合规范的支付机构有很多。非银行支付机构虽然数量众多,但实际上市场份额前十名的支付机构几乎垄断了移动支付市场;对于一些没有竞争力的小支付机构来说,市场份额太小、盈利渠道有限,为了生存下去只好干起了非法买卖。”刘银平表示,像上海畅购一样挪用客户备付金、虚构交易的支付机构应该不止一两家。

    央行方面亦表示,将继续坚持以防范支付服务市场出现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为底线,结合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健全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加大清理整顿力度。对于发生重大风险事故和严重违规事件的非银行支付机构,一律依法注销支付业务许可。

    资金风险隐患逐渐暴露

    近年来,非银行支付机构业务快速发展,客户备付金规模迅速增长,而与之相关的资金风险隐患也逐渐暴露。此前,浙江易士被注销牌照的原因之一,也是存在大量挪用客户备付金。有业内人士表示,预计未来还会有相关机构由于挪用备付金被注销牌照。

    为规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央行2013年就发布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规定备付金只能由银行存管,以单位定期存款、单位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方式存在,不过并没有堵住挪用备付金的现象。

    “目前,不少机构在客户备付金管理,系统建设,信息安全、合规性、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有些机构风险隐患很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早前曾公开指出。

    央行方面还表示,畅购公司风险发生后,央行在全国部署开展了预付卡客户备付金安全核查工作。从核查情况看,行业风险总体可控,个别机构在客户备付金真实性方面存在异常情况,人民银行已经要求相关机构加大整改力度,限期补足。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改进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有效性,努力防范支付风险,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央行正在研究建立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以从根本上防范客户备付金挪用风险,防止支付机构变相吸收存款。

    刘银平分析指出,建立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防止支付机构非法挪用客户备用金去干一些非法的事情,扫清行业中的“雾霾”;二是为了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及合法权益。

    编辑:张喜威  审核:姚茂敦  终审:涂劲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打破人民币贬值预期 应实施宽幅区间管理?

    下一篇

    光线传媒6813万入股多米音乐 进军数字音乐领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