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之下,如何评价供给侧改革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国内普遍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国民热衷出境消费,该如何破解?针对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
每经编辑 张雯
每经记者 张雯
在“新常态”之下,消费正呈现出两种极端:一方面国内低端产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国人却从日、韩等国搬回高价电饭煲、马桶盖等产品。这些例子反映出,既有供给排除需求的情况,同时也有供给拉动需求的情况。
目前,中国消费处于快速迭代期。许多新消费动力的产生并非因为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而恰恰是对消费的供给发生了变化,最典型的体现便是智能手机,苹果就是典型例子。
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之下,如何评价供给侧改革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国内普遍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国民热衷出境消费,该如何破解?针对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
供给侧改革将刺激消费
NBD:不久前,您判断2015年消费将超过投资成为经济第一拉动力,依据有哪些?
赵萍:我作出这个判断的时候,2014年的统计数据还未出来,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就已经达到60%,而2015年继续保持在60%这样一个高位,所以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率一直位于“三驾马车”之首。
贡献率是指在GDP增量中消费的占比,还有一个指标叫消费率,是指在整个GDP中消费的占比。从2014年开始,消费率已经超过50%,而2015年由于消费贡献率继续保持在60%以上,因此消费率会进一步提升,也就是说,消费在“三驾马车”中无论是占GDP的比重还是对GDP的贡献,都成为“三驾马车”之首,这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十二五”规划当中提出的要建立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发展格局的目标,在“十二五”末已经实现了。
NBD:该如何分析供给侧改革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赵萍:供给侧改革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有关消费的发展目标。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进而使供给与消费之间的结构更加合理,从而激发新的增长动力,促进中国经济可以在供求平衡的过程中迈向中高端。我认为,“更好地满足消费”实际上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也是供给侧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支撑。
从未来几年发展趋势来看,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就要通过供给侧的改革,通过需求牵引来促进投资结构的变化,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那么消费的地位就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
关注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
NBD:供给侧改革注重减税,这将给传统消费领域带来哪些改变?
赵萍:供给侧改革包括政府的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财政、金融改革等,所以说供给侧改革包括税收而不限于税收方面的改革。
税收改革最主要的目标应该是为供给侧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这样企业就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可以投入更多精力用于创新,促进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从而使供给方面的结构能够更好地根据消费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保证供给的结构和消费的结构更加匹配,消减过剩产能。
NBD:在国内普遍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国民热衷出境消费,该如何破解?
赵萍:我认为这就是供给侧改革所提到的在适度扩大需求侧的基础上,要加强供给侧改革,特别要注重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
刚才说的中低端供给供过于求,而中高端供给供不应求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供给侧的结构与需求侧的结构不相匹配。通过供给侧改革,最重要的是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创造低成本的发展环境。一方面为企业节约资金,用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在新产品和新服务的研发方面,能够“锚定”市场需求进行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使原来在国内买不到的商品和服务可以在国内买到。
另一方面,因为企业的发展环境更加宽松了,可以制定更为长远的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包括提高商品的品质以及打造知名品牌,从多个渠道入手,做好“百年老店”。实际上,中国的很多品牌都可以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慢慢成长起来,未来国人对于品质和品牌消费的需求,在国内市场也可以买到满意的商品和服务。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