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金矿“短时难开采 海王生物放弃体外诊断试剂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2-24 23:00

    有分析人士指出,海王生物近年来负债率高居不下,虽然体外诊断试剂市场前景喜人,但需要时间培育,同时也存在产品档次低等多 种乱象,公司的精力可能难以兼顾。

    每经编辑 鄢银婵 黄宗彦     

    每经记者 鄢银婵 黄宗彦  

    明知前方是金矿,海王生物为何中途选择了撤退?

    12月23日,海王生物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海王英特龙拟出售全资子公司江苏海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海王)100%股权 。江苏海王于2014年1月与两位自然人合资成立纳米生物医学公司(以下简称纳米生物),正式介入体外诊断试剂领域。此次,江苏 海王被出售则意味着海王生物将退出该领域。

    事实上,体外诊断试剂是资本青睐的香饽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仅今年就有10家左右上市公司在该领域有所投资;此外 ,还有10多家主营体外诊断试剂的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

    有分析人士指出,海王生物近年来负债率高居不下,虽然体外诊断试剂市场前景喜人,但需要时间培育,同时也存在产品档次低等多 种乱象,公司的精力可能难以兼顾。

    两年“无果”就此退出  

    江苏海王主要从事生物制剂研发及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化,去年1月初,江苏海王与两位自然人合作设立了纳米生物,这也成为海王生 物进军体外诊断试剂领域的标志性事件。

    至于运营不到两年便退出的原因,海王生物解释称,江苏海王预计未来数年投入较大且仍将继续亏损,亏损幅度还会扩大,出售股权 后将对海王英特龙盈利能力带来积极有利的影响,有利于海王英特龙集中资金于盈利产业的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财报发现,截至2015年11月30日,江苏海王总资产约为9556.09万元,净资产约为5974.16万元,2015年 1~11月净利润约为-1104.20万元;2014年江苏海王的净利润为-1157.30万元。

    在多名业内人士看来,江苏海王2014年1月所介入的体外诊断试剂是生物医药市场未来的金矿,行业前景非常可观,现在退出,等同 于将这一未来的金矿拱手送人。

    对此,记者昨日致电海王生物董秘办欲了解详情,其董秘张全礼称海王英特龙比较了解情况,并给了记者一个座机号码。随后记者多次拨通该号码,但一直无人接听。

    不过,记者查询海王生物近年来的财报发现,一直高居不下的负债率可能对其体外诊断试剂相关计划形成掣肘。2013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负债总额61.31亿元,负债率达76.45%;2014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负债总额78.49亿元,负债率达81.48%;截至2015年6 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为93.52亿元,负债率攀升至81.92%。

    事实上,海王生物财务上的窘境在今年的一次收购事项上已有所体现。

    今年6月,海王生物公告拟以2.56亿元价格收购河南东森少数股东所持河南东森49%股权,收购完成后,河南东森将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该2.56亿元收购款中有1.49亿元由原募投项目变更而来;与此同时,海王生物还将5家子公司的全部股权以4.29亿 元价格转让给控股股东海王集团。

    “这两个动作形式上是卖亏损资产、纳入优质资产,以提高上市公司的利润,但结合海王生物高企的负债率来看,也在一定程度上说 明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而江苏海王的体外诊断试剂业务需要长时间投入、培育,海王生物的精力可能顾不上。”一不愿具名的 资本观察人士表示。

    各路资本强势入场   

    虽然体外诊断试剂不属于新兴行业,但高占80%临床疾病诊断的比例使其具有广阔的市场想象空间。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此前发布的《中国医药健康蓝皮书》显示,去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量达到2760亿元,前三大板块依次是医学 影像设备、体外诊断产品、高值医用耗材及植入物,体外诊断试剂占到16%。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我国诊断试剂行业已突破300亿元的市场规模,这只 是统计了经正规注册的产品使用数量,其实那些不规范的试剂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

    一边是海王生物退出体外诊断试剂领域,另一边却是大批场外资本对该领域青睐有加,正排队等候入场。

    今年4月底,信邦制药发布公告称将向Ucpharm(香港)、琪康国际等合计9名交易对方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肽生化100%股权,交 易价格为20亿元,并向四家机构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19.2亿元用于中肽生化诊断试剂等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收购中,中肽生化的资产评估增值率达到727.27%,增值的一个重要支撑就在于该公司在体外诊断试剂领域的业 绩,今年前6个月,该公司的体外诊断试剂在其收入占比中达到6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仅在今年,除了信邦制药外,万润股份、泰格医药等在体外诊断试剂领域均有动作;而在早些时候 ,包括三诺生物、中源协和、科华生物等的投资并购同样不容小觑。

    “近年来体外诊断试剂领域的资本运作非常活跃。”史立臣表示,体外诊断试剂的高利润吸引资本蜂拥而至,他举例说,一种新诊断 试剂一般上市后2~3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能 高达10倍以上。而据《华夏时报》报道,一个H7N9试剂盒,如果大批量成产,加上技术、人工和机耗成本,最多10元/盒,而市场的 销售价格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不等。

    事实上,体外诊断试剂的高收益在多家上市公司财报中也有体现。

    达安基因2014年财报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0.86亿元、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13%、6.46%;其中,试剂类的营收为 4.64亿元,毛利率高达58.06%。201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6.27亿元、净利润6026.94万元,其中,试剂类的营收就2.49亿元 ,毛利率为59.93%。

    今年成功上市的万孚生物半年报也显示,其营收和净利润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尤为亮眼的是,其开展的各项体外诊断检测业务的 毛利率大多在60%以上,其中慢性疾病(心脑血管及糖尿病等)检测的毛利率更是高达80.26%。

    史立臣表示,随着市场逐渐发展成熟,未来将有更多资本扎堆体外诊断试剂领域。

    行业乱象待解   

    尽管号称“医生眼睛”的体外诊断技术,近年在资本市场以黑马的姿态崭露头角,但背后却有一连串待解的行业乱象。

    “国内体外诊断行业存在‘散乱差’现象。”史立臣表示。“生产企业众多,但是产品档次低,规模小,因此有不少没有国家批文的 企业生产和销售未经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不少产品质量差、检测效果不准确。”

    《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曾报道,目前体外诊断生产厂家主要为试剂厂商,辅以代理国外仪器,国内免疫和生化试剂合计占比共60%, 用户多集中在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等中低端市场。

    此外,史立臣还指出,由于器械和试剂分属不同厂商提供,而相比资金投入较高的器械来说,体外诊断试剂成本和技术含量低,因此 试剂利润往往需要“看器械商脸色说话”。这也是体外诊断试剂难以形成规模的原因之一。

    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国内仅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注册总数就多达1.7万个,相关生产企业约1000家,经营企业约9000家。

    除了生产企业无序,部分经营企业还存在“无证经营”——即未经许可、备案经营的现象。

    此外,在医疗机构使用过程中,存在使用未经注册的体外诊断试剂和校准品、质控品的现象,甚至还有过期产品。

    史立臣告诉记者,由于诊断试剂不会直接作用于人体,不会产生危害,因此有部分医院唯低价进行招采,使用一些廉价的次品来充数 。

    另外,存贮、运输不达标也为体外诊断试剂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 国家食药监总局及各地食药监局自今年上半年以来,已对不少非法生产和经营体外诊断试剂的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 整治。安徽省、贵州省、广东省、江西省都完成了阶段性抽验,已查获和责令整改的企业及机构数目达数千家。

    在史立臣看来,食药监局发起的行业整肃行动是体外诊断行业趋于规范的一个信号。今后体外诊断行业将步入大整合时代,规模小、 不规范、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和厂商将逐渐被龙头企业吞并或者被市场淘汰。

    (编辑:陈俊杰 审核:潘海福 终审:涂劲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李克强:办务实的事、开有效的会、发管用的文

    下一篇

    中石油整合管道业务 管网独立将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