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河南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农民进城购房扩大住房消费的意见》,从降低购房成本、实施财政补贴、改善金融服务、发挥住房公积金作用等9个方面,鼓励农民进城买房。
每经编辑 王杰
每经记者 王杰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库存”纳入我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的五大任务。如何化解房地产库存?需要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既扩大有效需求,又创新供给。这一点,河南省已经开始行动。
前不久,河南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农民进城购房扩大住房消费的意见》,从降低购房成本、实施财政补贴、改善金融服务、发挥住房公积金作用等9个方面,鼓励农民进城买房。
省内三四线城市去化不快
河南省只有郑州一个二线城市,其余都是三四线城市。而国内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库存压力较大。来自《郑州晚报》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11月底,市区商品房累计可售面积为1985.19万平方米。其中,商住房累计可售面积为779.49万平方米,如果按照前11个月平均月销量测算,消化这些库存商住房需要8.97个月,处于合理区间。
最近标准排名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最新50个“鬼城”名单中,河南省周口市排名第31位。在2015年土地流拍率最高的20个城市中,河南平顶山排名第五,流拍率为57.35%。
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843.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9%,降幅比1~10月份收窄4.6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72.32亿元,下降3.9%,降幅收窄5.7个百分点。
在河南当地业内人士看来,河南省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化速度并不快。
郑州市永威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水旺认为,河南的三四线城市销售后劲不足,开发企业在开盘时主要是烘人气,定价不高,但后续去化不易。其实目前三四线城市的地价也不低,开发企业的利润不高。
马水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100亩土地的楼盘,建筑体量大约在10几万平方米,在郑州的去化周期要3年,在地级市去化周期要4年,在县城的去化周期会更长。至于利润率方面,7%就可以入手开发,9%算比较高的利润率。
建业地产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虽然建业在区域的品牌影响力较强,但因为市场容量有限,普遍供给量比较大,布局的三四线城市去化速度达不到公司的要求。“目前房企都讲究周转率,但是去化速度达不到预期。”
各地纷纷出台财政补贴政策
早在2014年10月,河南省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4月,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制定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豫九条”)。
“豫九条”提出:对商品住房库存较大、消化周期长的县(市、区),当地政府及其房管部门要积极组织农民团购买房,团购超过一定规模的,政府可以适当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同时,对农民进城购买的新房和二手房,当地政府可以在国家规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当降低交易手续费;对农民进城购买的首套商品住房,当地政府可以给予一定比例的购房补贴,或在契税额度上给予适当比例补贴。
河南省房地产业商会《楼市气象》杂志的官方微信梳理发现,除了“豫九条”之外,洛阳、驻马店、濮阳、三门峡、济源、南阳、许昌、开封等城市为鼓励本地农民进城购买商品房,纷纷出台各种财政补贴政策。
洛阳市出台《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民及外来人员购买商品房的意见》规定,从12月1日起至明年2月底,非洛阳市区户籍人员到洛阳购房可享受契税全额补贴、按公积金贷款利率贴息一年、购房5000元现金补贴等多项购房优惠政策。
驻马店市政府12月1日发布《关于促进中心城区住房消费的实施意见》,对购买市区新建商品房的农民优先享受购房补贴,最高补贴额度可达1.5万元。濮阳市则规定,对符合条件的黄河滩区农民,购买住房每人给予2.84万元补贴。许昌、济源等市为鼓励高学历人员购买本地商品房,均出台了现金奖励政策。为鼓励住房消费,各省辖市均出台了本地的财政补贴政策,有效时间大多持续到本年年底,但南阳、济源补贴政策有效时间分别持续至2016年和2017年12月31日。
政策让开发企业也对楼市预期看好。上述建业地产相关人士表示,建业地产的销售,会根据国家的政策统筹考虑。建业布局全河南,除了省会,18个地市、个别好的县城都有项目,这些区域都被农村包围,“豫九条”的出台,有利于建业地产销售。农民再补贴,也不能去北京买房,只能在就近的县市置业。
马水旺直言,去库存的主要方式,还是要在消费上做文章,留住消费人群。
《2014年河南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中指出,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44.2万人,同比增长0.7%;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8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到2742万人,其中省内就业1590万人,省内就业人数继续超过省外转移人数。
河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豫房景气指数”)为92.25,比上月回升0.08点。
编辑:隋丕宁 审核:刘雪梅 终审:蔡战波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