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环保部探索开放式督查:市民代表对是否摘牌可“一票否决”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2-16 23:16

    督查工作一般采取听取汇报、资料审核、座谈问询、现场检查、集体商议等方式。环保部强调,深入研究探索实施开放式督查的具体情形和对象,切实向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传导环保督查压力。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记者 李彪

    从“督企”到“督政”,在开放式督查方式下,环保压力正传导到地方党委和政府。

    12月16日,环保部发布探索开放式环保督查的经验总结,认为此举不仅有利于全面了解评估地方环保整改情况,同时也能有效借助社会和媒体力量将环保压力传导到地方党委和政府,从而更好地实现“督政”目标。

    据了解,督查工作一般采取听取汇报、资料审核、座谈问询、现场检查、集体商议等方式。环保部强调,市民代表、媒体记者的集体意见具有“一票否决”权,如果多数代表不认可整改效果,督查组不得提出同意摘牌的建议。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一些地方被环保部约谈后整改效果明显,也有一些地方改进不到位,结合公众参与后,约谈会更有力量,环保部以开放的态度推动这种工作是很值得肯定的。 

    引导公众深度参与环保

    今年以来,环保部大力推进环保督政工作。为进一步强化督政效果,提高督查公信力,加强社会公众参与,环保部加强了开放式督查的探索。

    据了解,今年5月和10月,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分别组织对安阳市、承德市约谈及挂牌督办整改情况进行了开放式督查。督查邀请当地市民代表、当地人大代表、有关媒体记者全程参与,督查过程全部对外公开。

    对此,环保部认为,不仅有利于全面了解评估地方环保整改情况,同时也能有效借助社会和媒体力量将环保压力传导到地方党委和政府,从而更好地实现“督政”目标。

    实际上,近年来加强公众参与一直是环保工作推进的重点之一,新环保法对“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进行专门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今年7月,环保部甚至专门出台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

    环保部称,在督查工作中引入公众深度参与,探索开放式督查,是支持和引导公众对环境保护公共事务进行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益尝试。

    在两次开放式督查中,媒体记者和市民代表在集体会商时同等拥有发言权和投票权。

    督查工作一般采取听取汇报、资料审核、座谈问询、现场检查、集体商议等方式。环保部强调,市民代表、媒体记者的集体意见具有“一票否决”权,如果多数代表不认可整改效果,督查组不得提出同意摘牌的建议。

    环保部介绍,在约谈及挂牌督办整改过程中,督查组明确告知地方政府整改是不是到位当地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实现摘牌必须经得起开放式督查。这给两地政府以无形的压力,打消了侥幸心理,强化了督政效果。

    马军认为,环保约谈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地方政府施加压力,最终目的是实现减排,改善地方环境,公众对环境的切身感受应该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环保督政施压地方政府

    环保部称,从安阳、承德两市开放式督查情况看,督查过程中市民代表在环境质量改善、扬尘面源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散煤污染治理以及环保意识提升等方面的关切经过媒体的放大效应直接施压于被督查的各级政府,体现为实实在在的环保督政压力。

    同时,开放式督查使督查工作内容、程序要求完全公开,这就要求督查工作方案制定与执行更严谨、更周密,对环保部自身督查行为也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考虑到环保督政工作不断推进,对地方政府的环保督查还会进一步加强,相应的开放式督查工作也需不断跟进,环保部称,下一步各督查中心将进一步总结经验,规范实施,切实强化公众参与,发挥更好的环保督政效果。

    具体包括:继续探索更为灵活的公众参与方式,不断规范开放式督查工作程序,努力发挥开放式督查的“督政”效果等。

    环保部强调,深入研究探索实施开放式督查的具体情形和对象,切实向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传导环保督查压力。

    在环保形势特别严峻、手段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约谈地方政府是牵住了环境保护的“牛鼻子”,马军认为,此前大家担心约谈的后劲会弱化,通过开放式督查,这种后劲被很好地保持下去了。

    马军认为,在开放式督查中,如何收集和征求民意可能是下一步工作中需要关注的地方。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电商“假茅台”疑云: 唯品会将退货退款 茅台声明“打击侵权”

    下一篇

    发改委PPP项目扩容 总投资增至3.5万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