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在欣龙控股(000955,收盘价8.95元)当了15年董事长的郭开铸终于迎来了权力巅峰,其仅仅耗费2000万元便间接入主上市公司。然而,风光过后,随之而来的是围绕上市公司此次控股权变更的一系列质疑。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曾剑
律师:收购资格恐难过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欣龙控股违规行为发生时间来看,其主要发生在2011年、2012年,似乎已经超过了“最近3年”的范围。因为按照《收购管理办法》“最近3年存在违法违规失信行为”,才可能失去收购上市公司的资格。
某不愿具名的证券律师认为,监管层对郭开铸从事失信行为时间的界定是关键。欣龙控股的信披违规事项并非仅仅局限于2011年、2012年,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上市公司将事实正式披露前,其一直处于违规状态中。
据海南证监局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联合开发协议》签订、6000万元债权债务事项发生等事项,欣龙控股2013年4月才在2012年年报中披露,且披露信息不完整。2013年4月23日,海南证监局收到针对欣龙控股及其董事长的投诉材料,4月24日决定受理并立即开展调查。2013年4月26日,在监管层的持续督促下,欣龙控股才对外披露《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
2013年8月14日,欣龙控股才就代缴税款事项对外披露《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
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张远忠律师认为,对于郭开铸是否具备收购资格的判断,应该以其最后一次受处罚的时间来界定。郭开铸在2014年被证监局处罚,其应该不具备收购欣龙控股的资格。在监管层审核的时候,这一项恐怕很难过关。
针对郭开铸的收购资格,记者昨日多次拨打欣龙控股联系电话,但无人接听。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