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丁舟洋
来到昨日(12月1日)在西部某地举办的一场公务机展上,看见机场货运停机坪上仅停着一架公务机,参观者吴女士面露失望。“中国的公务机市场,当真今时不同往日。”吴女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感叹道。
多位展商、专家也告诉记者,经历2005年以来8年的井喷式增长,近年来中国的公务机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记者对比航空业咨询机构亚翔航空近年来的报告发现,2012年大中华区公务机的数量同比增长高达40%,但到了2014年底,增长率放缓到只有16%,该机构预测2015年的大中华区公务机数量增长率将进一步放缓至10%。
但公务机制造商对中国市场仍是充满希望,法国达索猎鹰公务机北方区总监马铁君对记者表示,中国的大公司和亿万身家的企业家越来越多,公务机的购买潜力持续增大。与民航客机相比,公务机上的乘客活动空间更大,搭配更丰富的商旅洽谈设备,而且起降时间更自由,能提高客户的工作和商业效率。
交付量、成交量双降
为何此次航展遭到冷遇?主办方表示,由于机场的施工项目,导致活动时间被迫推后,时间的推后给本次活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由于国外的厂商大多已经提前制定飞行计划,无法重新制定只好缺席本次航展。
不久前也在上海参观过亚洲公务机展的吴女士告诉记者,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公务航展之一,以往飞机多到能停满虹桥机场停机坪,今年飞机展出数量明显下降。
不仅飞机展出数量下滑,价格也在走下坡路。据路透社报道,2008年“超大型”公务机全新庞巴迪Global 5000售价在5200万美元左右。但现在,买家只需花费4200万美元就能买到同款机型。
亚翔航空2012~2015年发布的《亚太地区公务机机队报告》显示,2012年大中华区公务机的数量同比增长高达40%。但到2014年底,增长率放缓到16%,该机构预测2015年的大中华区公务机整体增长率将进一步放缓至10%。可谓“腰斩”以后再“腰斩”。
“今年中国公务机的飞机年度交付量至少还是维持增长的,但交付量对市场的反应有一定滞后性。”民航专家林智杰分析道,如果看签约订单的交易量,今年中国市场的公务机成交量近乎为零,购买意向的萎缩,更能反映中国公务机市场的趋冷。
制造商热情不减
为何曾被中国市场趋之若鹜的公务机如今遇冷?
林智杰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速度正在缓慢回调;2013年开始限制“三公消费”,也有一定影响;此外,支撑公务机飞行的外部资源也暴露出瓶颈,比如航班时刻资源不足,导致有时公务机出行反而不如定期航班便捷和高效,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保障能力不强等。
事实上,虽然公务机的飞行申请只需提前一天,但中国的公务机大多与民航飞机同用一个机场,飞行高度又相似,起降点和航路的重合往往使其不能准时起降。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成为制约中国公务机“飞起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可能你想早上9点起飞,却只能排到下午5点的时刻。”一位公务机展商对记者表示,但对于公务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想走就走。“公务机的优势是时间灵活性,但在中国这反而变成劣势了。”他建议,中国可以在民用机场旁修供公务机起降的通航停机坪,使公务机的飞行少受一些限制。
谈起中国公务机未来前景,多位专家表示并不乐观。亚翔航空报告总结称,大中华区越来越多的机主急于出售现有的飞机,或将其转移到其他国家,出手的折扣力度也将越来越大。林智杰亦表示,由于制约中国公务机发展的因素不能简单解决,公务机市场短期内难以回暖。
不过,中国公务机市场的增量空间仍被制造商们看好。去年3月,中航工业集团亦介入公务机制造领域,成立了中航工业公务机发展有限公司。记者从该公司的展台了解到,中航工业将在2020年交付新型高端公务机。该公司相关人士称,中国公务机市场从狂热转向理性,公务机不再是炫富的工具,而是公司用于提升工作效率所用。中国对这种效率工具的需求是一直存在且强劲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