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叶檀
上周末关于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新闻让资本市场面临大变局,投资者必须吃透市场的变化。
11月27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注册制改革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取向,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各负其责的体系,保护投资,便利融资,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力度和市场可承受度的关系,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确保市场稳定运行。
注册制的目的有二:加快直接融资;推进市场定价。
注册制遵循的是信息、风险定价原则。只要求披露的信息全面、真实,股票价格高低与证监会无关,买卖责任自负,证监会发审不再提供隐性信用背书。
希望上市的公司申请发行股票,需要提供相关财报,证监会审核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公司的股价由市场定价,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价格高低交由市场来决定。
比如一家高科技企业进行转板,并不盈利,且发行市盈率远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投资者如果高位买进,万一出现亏损只能是责任自负。常举的例子是,京东2014年5月23日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前持续亏损,授予刘强东期权,享有股权二元结构,但其估值却达到了257亿美元。美国投资者没有异议,原因就是市场的两大铁律:保证财报的真实性,以便投资者可以相对准确地定价;没有内幕交易,没有欺诈普通投资者的行为。
从长期来看,实行注册制有助于降低制度风险,但短期内可能会使定价风险上升,以往轻易可得的打新收益等不再顺理成章。普通投资者并不知晓定价逻辑,也不知道背后的资金情况,假如跟随错误的定价,会把烫手的山芋砸在手里。
实行注册制不等于不进行总量控制,不等于没有门槛,否则在退市不成熟的情况下,市场会乱套。
在注册制下,新股IPO需要满足一定的监管要求和上市条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上市的企业数量极大。截至2014年11月20日的数据显示,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30家,其中已过会29家,未过会601家。保守估计,如果不出现新的政策调整,发审委光是处理这些存量企业上市问题就需要大约3年时间。未来上市堰塞湖或许只能通过转板等方式来解决。
新的改革制度下,发审委仍然存在,但性质发生了变化,审核的是拟上市公司是否符合《证券法》、《公司法》以及公司真实性。注册制绝不等同于想上市就上市、想上哪个板就上哪个板、想多高价上市就多高价上市,一切取决于规则、财报真实性和市场定价系统。
就在提及注册制相关信息的同时,张晓军还表示,证监会制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发行审核权力运行的若干意见》,研究取消《证券法》明确规定外的首发、再融资发行条件,调整为信息披露要求;同时加强对发审委员的监管,落实全程留痕制度,形成审核过程的硬约束;严格执行违纪问责制度,处理结果及时公开。谁反对、谁支持,理由何在,应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发审委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发审过程或仍将存在,只不过工作的性质不再是替中小股民把关,而是按照法律程序审核材料的真实性。
不同板块推进的方法、速度将有所不同。今年9月12日张晓军曾表示,对于允许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股转系统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发行上市问题,证监会正抓紧研究,力争尽快推出。创业板以及未来的创新板等,因为涉及高科技、高风险企业,市场的色彩将更为浓厚。而主板市场要考虑到稳定等因素,步骤不宜太快。
对投资者而言,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游戏规则、定价体系将发生深刻变化,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