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35家挂牌新三板 机器人企业只缺技术“不差钱”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1-25 02:19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冯彪    

    机器人俨然成了当前最火热的行业之一。

    在11月23日开幕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表示,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本次大会的“金融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分论坛”上,上市公司、新三板,以及即将推出的战略新兴板、科创板都将优先支持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产业。

    “目前已有35家机器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胡雅丽表示,新三板宽松便捷的融资制度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了腾飞的平台。

    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机器人产业依然面临缺乏核心技术的问题,95%的企业集中在下游系统集成的环节,部分企业甚至可能面临被洗牌的处境。

    各方资本青睐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胡雅丽说,如果按照30%的复合增长率计算,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和1000亿元。

    在系列政策利好驱驶下,资本市场早已嗅到了机器人带来的投资机遇。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50人论坛执行秘书长武良山看来,当前是机器人产业融资的春天,优质的企业等待投资机构挖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就在今年10月份,位于深圳的狗尾草智能科技公司小白机器人宣布完成千万级别的Pre-A轮融资,投后估值1.3亿人民币。而这家公司成立还不到两年时间。而且,该公司主打的小白机器人在今年7月份才完成天使轮融资,仅过短短二个月即顺利获得下一轮融资,估值翻3倍,刷新众筹史上最快下一轮融资记录。

    在24日举行的“金融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分论坛”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获悉,重庆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仅今年内,就在机器人产业投放出近10亿资金。

    “机器人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最炽手可热的概念。A股市场上,有40多家机器人概念的股票涨势都不错。”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50人论坛执行秘书长武良山说,“而且,从目前了解到的消息看,创业板、新三板,以及即将推出的战略新兴板、科创板都将优先支持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产业。”

    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35家机器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四季度以来,又有10家机器人企业在待挂牌状态,另有20多家公司在审查待挂的状态。

    在胡雅丽看来,新三板挂牌融资环境比较宽松,而且它的定位就是为广大中小创新型企业服务,因此新三板正成为机器人产业腾飞的平台。

    除资本市场助力外,机器人产业的高增长背后也有政府“真金白银”的支持。以广东省为例,东莞市政府从2013年起每年拿出2亿元鼓励企业“机器换人”;佛山市则给予在当地注册的机器人企业一次性500万元的奖励。

    缺乏核心技术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贾培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机器人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三类。从产业链看,产业上游是零部件,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中游是机器人本体,下游是系统集成。”

    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曾对媒体表示,目前国内95%的机器人企业集中在下游系统集成这一环节上。

    此外,在23日的机器人大会论坛上,曲道奎直言我国机器人缺乏核心技术。他举例说,在我国市场上,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占了90%;机器人作业难度较大的焊接领域,国外占了84%;在机器人高端应用集中的汽车行业,国外公司占了90%。

    记者梳理发现,虽然截至2014年底,我国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数量甚至超过了4000家。但是,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曹健林此前表示,中国做机器人的企业,基本没有大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起来的小企业。尽管目前资本市场对机器人的投资非常火爆,但一些业内人士担心,未来部分企业或将被洗牌。

    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机器人企业呢?武良山在论坛上建议说:“我们比较看好核心技术已经突破国外垄断的企业,以及具备良好市场拓展能力的企业。特别是已经建立起自己核心技术壁垒的企业。这也是我们选择投资目标的逻辑。”

    此外,在胡雅丽看来,当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短期来看,她建议关注3C和家电制造业领域机器人的投资机会。相对于工业机器人,胡雅丽认为服务机器人正处在爆发前夜,家庭服务类和医疗领域的机器人前景巨大。

    在A股市场上,智能机器人概念股近期也涨势良好,昨日合康变频、中信重工等相关个股涨停。

    新华社/路透;这张由俄罗斯国防部2015年10月22日提供的照片显示的是一架苏-24战机从叙利亚拉塔基亚附近的一个空军基地起飞

    新华社/路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杨磊:新常态下的并购学会买更要学会卖

    下一篇

    “坏账银行”:银行业真实不良率比账面高近一倍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