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官网发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APP)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并进行公开征集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手机软件可卸载。
每经编辑 黄丽
每经记者 黄丽
霸占内存、隐私侵权、偷跑流量……手机预装软件一直深受消费者诟病。除此之外,大多数消费者还面临手机厂商手机出厂时预装的软件自己根本用不上,但又删除不了的尴尬。
不过,近日工信部官网发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APP)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并进行公开征集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手机软件可卸载。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项规定对清除预装软件“毒瘤”影响或不大。“工信部这一规定很难起到规范和管理的作用。对于一些基本软件,很难去界定,什么是基础软件,这讲不清楚。”
剑指预装软件毒瘤
“强行捆绑推广无关应用软件,未经明示且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强制开启应用软件、违规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等。”近日,工信部首次出台整治预装软件侵害用户合法权益和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规定,并公开征集意见。
其中,《暂行规定》中明确要求,生产企业(硬件生产商,如手机厂商等)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APP软件开发商)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卸载。
事实上,硬件厂商与软件之间存在着利益相关,市场也相当可观。有分析认为,预装软件的存在,可以帮助手机厂商可以通过软件服务来赚取收益,从而降低了手机硬件的价格,如小米手机做到如此低价,一部分原因就是能依靠软件服务来保障公司利润。
此外,第三方软件预装行业的基本规则是,预装软件都要给终端厂商补贴,即软件推广费,若用户最终激活了软件,厂商还能获得相应补贴。
虎嗅网的文章分析称,软件装机大约0.4元~0.8元/个;打开软件1元~2元/个,其中工具类应用的激活率比较高,安全类的100%,只要有开机自启动的功能都可以80%以上的激活转化;某大型互联网公司每月单在一个第三方预装花费就超400万元。
消费电子行业观察家梁振鹏表示,目前大部分手机存在预装软件的现象,包括苹果手机,但其中很大部分的预装软件对用户毫无用处,“目前主流手机的运行内存是2G,但有些手机的预装软件多达几十个,能占到运行内存的一半,相当于消费者额外多支出了一半的硬件成本购买手机,这对消费者是不公平的,是一种利益侵害,此项规定也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保护。”
梁振鹏认为,国内的手机厂商,利润低,在价格战背后,厂商的部分利润来源就是预装软件。这项规定的出台,会使得手机平均利润率下滑。
“基础软件”难界定
不过这项《暂行规定》在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看来,或影响不大。据《暂行规定》显示,基本功能软件是指保障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和操作系统正常运行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基本组件、保证智能终端硬件正常运行的应用、基本通信应用、应用软件下载通道等。并强调,终端中预置的实现同一功能的基本功能软件,最多有一个可设置为不可卸载,且卸载后不会影响移动智能终端的正常使用,以及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升级时不被强行恢复等情况。
王艳辉认为,“工信部这一规定很难起到规范和管理的作用。对于一些基本软件,很难去界定,什么是基础软件,这讲不清楚。”
事实上,除了要求预装软件可卸载之外,工信部此次下达的规定还要求,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均应明示所提供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相关信息,如名称、功能描述、卸载方法、开发者信息、软件安装及运行所需权限列表等,并明确告知用户应用软件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内容、目的、方式和范围等。
同时,应在终端产品说明书中提供预置软件列表信息,并在终端产品说明书或外包装中标示预置软件详细信息的查询方法。如果有涉及收费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应严格遵守明码标价等相关规定,明示收费标准、收费方式,明示内容真实准确、醒目规范,经用户确认后方可扣费。
对此,王艳辉表示,现在手机厂商基本没有产品说明书,多通过官网进行说明,消费者也一般不会去查相关预装软件的信息。
他认为,手机预装软件不应该用政府行为来控制,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通过市场来决定,“消费者在购买手机体验样机时,可以看到是否有预装软件,如果预装太多,消费则可以选择不买。”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