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无疑是2015年的医改重点,而医生多点执业被寄予为其提供有效支持的厚望。在厦门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这些议题也成为此次年会上院长们探讨热议的重中之重。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婷
每经记者 李婷
为期三天的第九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15日在厦门闭幕。而在此次年会举办前夕,恰逢国家最新的医改政策发布:6日,由国家卫计委等5部门共同出台的《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直指公立医院医改新方向,其中再次重申严控公立医院规模,同时特别指出支持构建分级诊疗体系。
分级诊疗无疑是2015年的医改重点,而医生多点执业被寄予为其提供有效支持的厚望。而这些议题也成为此次年会上院长们探讨热议的重中之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获悉,作为中国医院院长年会连续三届的主办地,厦门实际上在分级诊疗方面已经有所探索,且以慢性病为切入点的模式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
一个样本
厦门推行慢性病试点分级诊疗
今年9月11日,国务院就发布了首个国家层面的分级诊疗顶层设计文件《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今年所有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和综合医改试点省份都要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并以慢性病为突破口。
分级诊疗制度实际上指的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简而言之,就是一方面为大型公立医院瘦身,另一方面“让出”普通门诊给社区或下一级的医院,从而解决“看病难”的矛盾。
不过,此次院长会议的特邀主讲嘉宾、广东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坦言,作为本轮医改的一项重要国策,分级诊疗为公立医院医改指明了方向,这本该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然而政策虽有但执行却不明朗,执行力差,故而受阻。
而眼下厦门正在试点推行的慢性病分级诊疗给出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
今年1月,厦门市发布了在全市开展慢性病分级诊治试点改革的相关实施方案,而此前,厦门已有3年的试点准备。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厦门市的3家三级医院的糖尿病、高血压等专家和专科医生都会定时定点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带教。
厦门市卫计委宣传处处长黄光华在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厦门从去年开始通过政策引导,让普通百姓乐意到社区医院去看病。
据介绍,针对居民对社区医院信任缺乏的问题, 厦门组织了“三师共管”的模式,即大医院的专科医师,社区的前科医师和社区的健康管理师,来共同管理一个慢性病的病人。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社区医院医生的积极性,厦门财政补贴由原先的全额拨款改成了差额管理,引入了奖励机制。
此外,为了引导百姓到社区,厦门还对社区医院开放了所有的药品,不仅仅是社区基层药品目录,所有在三甲医院能开的药在社区医院都有。与此同时,还对三甲医院的诊疗费用进行了上调,下一步还将对技术含量高的项目继续调整。而在医保报销比例方面,厦门还拉大了大医院和社区的差距,如在社区看病,可以报销95.6%,而在三甲医院,社保只能报销70%。
“前三季度厦门社区医院的的门诊量,同比上升了33.6%。” 黄光华表示,现在到厦门的大医院去,糖尿病和高血压两个科室人满为患的现象,已经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缓解。
一大问题
公立医院拥抱多点执业存难
分级诊疗无疑为严控公立医院规模和“看病难”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而厦门样本也对于分级诊疗作出了基层的尝试。
分级诊疗无疑是今年的医改重点,而医生多点执业被寄予为其提供有效支持的厚望,公立医院“瘦身”控制规模,同样需要“多点执业”支持 。
而廖新波在年会上也表示,今年国家发布的每一项医改政策都在促进医生多点执业。廖新波认为,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国家将把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和病人分流到基层,严控公立医院不合理扩张。未来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将逐步减少,甚至最后取消一般门诊服务。而大医院的瘦身将加快医生自由执业。人为地将医院评级是造成看病和医疗资源不均等的原因之一,而医院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安全标准。医生自由执业将使医院的等级名存实亡。
然而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是,“多点执业”的实现又需要以分级诊疗体系的实现作为前提。此次年会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在目前分级诊疗完善之前,大医院病人数量不减的情况下谈“多点执业”不会有好结果,“所以没有哪个公立医院的院长,会允许他的全职职工可以去搞多点执业。”
乔杰认为,“多点执业”实际上强调的是高质量的人才,而目前公立医院的很多医生都面临高负荷的工作量,多点执业可能会影响医生在本院本应当承担的工作,因此,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基本上都不会同意多点执业。本身医院就有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差别,如果因为考虑到单位时间的价值回报,比如看两个病人的收入等同于看十个病人的收入,那么看两个病人回报率肯定更高,可是这样一来,剩下的八个病人由谁看?
在乔杰看来,多点执业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够真正地实施起来。“而现在去尝试多点执业的医生,应该说他们很有勇气。”
同时,针对最新文件中特别强调的严控公立医院规模一事,乔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公立医院院长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有一个确定的规模,而不是搞“一刀切”,能够让医院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发展。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