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10月投资回落幅度收窄 四季度稳增长靠财政政策“打头阵”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1-11 21:57

    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4.74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72%。需要注意的是,固投增速相比前9月0.6个百分点的回落幅度,已经有企稳态势。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健    

    每经记者 胡健

    上月主要指标增速继续回落,经济增长仍在“低温”运行中。

    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4.74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与GDP挂钩紧密的工业增加值数据同比实际增长5.6%,较前9月回落0.1个百分点。

    但记者发现,在前期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出炉后,实体经济运行中的向下压力开始有缓解迹象,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回落幅度均有收窄。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整体来看,经济传统动力减弱,新兴动力不足,投资进一步放缓,通货紧缩仍是主要矛盾,中国经济的下行探底或仍未完成。

    固投增速已现企稳态势

    1~10月份,固投同比名义增长10.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72%。

    需要注意的是,固投增速相比9月时0.6个百分点的回落幅度已经有企稳态势。其中,制造业投资14.85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与1~9月份持平。

    投资回落的原因,依然来自传统增长动力的拖累。1~10月份,高耗能制造业投资36759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低7.5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投资下降22.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下降12.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下降0.9%。

    祝宝良表示,传统产能过剩对经济的拖累作用目前还没有结束,“这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煤炭、建材五个行业,现在还有部分汽车行业产能也比较过剩。这几年制造业物价80%的下跌是由这些行业造成的,利润下跌的一半是由这些行业造成的。”

    国家统计局就投资结构改善作了解释:1~10月份,装备制造业投资5.9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1~9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2.1个百分点。同期,高技术制造业投资1.6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1~9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4.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高级统计师王宝滨还特别提到,固定资产投资先行指标有所回升。1~10月份,全国投资到位资金47万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1~9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是在增速连续3个月保持在6.8%之后首次提高,表明投资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另外,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连续6个月小幅回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持续回升,对下一阶段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会有所增强。”王宝滨说。

    财政政策或进一步扩张

    很多高频指标仍然显示经济运行偏低迷,六大集团日均耗煤同比-18.8%,较10月份的-12.6%继续下行。钢铁高炉开工率月同比-9.5%,较10月-9.3%略降。工程机械低位徘徊,挖掘机10月销售同比下降33.1%。 

    申万宏源观点认为,经济要想托底,货币政策将主要表现为衰退性宽松,预计利率将进一步下行25~50个BP。预计地下管廊、水利环保、铁路轨交、新能源(充电桩、能源互联网)、京津冀、东北、新疆和西藏等有望成为保增长的重要领域。

    但就四季度而言,财政政策可能会成为稳增长的“定海神针”。

    中信证券观点认为,物价下行为货币宽松打开空间,但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到“不能过度放水、妨碍市场有效出清”,考虑到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货币政策在刺激需求方面的作用要弱于控制过热,预计四季度再次降息可能性较小,仍可能再次降准对冲资本外流压力。

    报告称,财政政策将替代货币政策成为稳增长的主力,财政政策的力度越强、效率越高,利率、汇率调整的压力就越小。货币政策可能更多体现为通过PSL等非常规的方式来配合准财政行为。

    李克强总理9日与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就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座谈时指出,要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中高速增长;着力加快产业升级,缩短新旧动能转换期,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他指出,要发挥财政、货币、产业、价格等政策的作用,打好“组合拳”,找准平衡点,强化逆周期调节,稳定市场预期。

    总理不仅将财政政策摆在首位,而且还提到合理加大减税力度。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扩大减税力度将在保证不超出财政可承受能力,不使财政收支矛盾显著加剧的同时,与产业和货币政策相配合,更加强调定向减税。

    此外,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近期还表示,要反思3%的赤字率红线和60%的负债率红线是否是绝对科学的标准。很多专家对此解读认为,财政或有进一步扩张,赤字率红线或可调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曾经的概念如今变成了现实 私募高手纵论文化产业价值挖掘

    下一篇

    生不生二孩?城里人得先问问“谁来带”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