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三泰控股董事长补建:社区金融服务是我们的目标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1-09 01:13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黄丽    

    11月7日,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上,三泰控股董事长补建称,自2012年推出到2013年,因解决快递运送“最后100米”的速递易项目,三泰控股当时成为A股涨幅第一的企业。如今,三泰控股更是顺利通过了自速递易项目诞生以来的第三次融资。

    在被问及三泰控股最终企业版图时,补建表示,公司一直希望成为社区金融服务的龙头企业,就像美国富国银行一样,基于社区做出影响力。

    “我们没有‘讲故事’”

    “双十一”是一年一度的电商狂欢日,而就在3年前,速递易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网购的另一个焦点。

    作为传统金融设备商,三泰控股一直谋划着企业转型。看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补建一直思着能否赶上这股热潮,“我们一直在思考企业转型。互联网经济高速增长,怎样才能把我们的产品技术运用到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能不能参与互联网的转型过程?我们发现快递‘最后100米’交付很困难。”

    为解决快递“最后100米”的第三方平台速递易,自2012年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热潮。据补建透露,当时三泰是A股涨幅第一的上市公司。

    股价疯涨背后,质疑的声音也开始出现,重资产、无清晰盈利模式、“讲故事”等质疑声不绝,股价也应声大跌。补建说,速递易一直都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此次峰会上,补建首次直接回应了外界质疑公司一直在“讲故事”的问题。他认为,“当三泰控股第一次将速递易的故事讲给证监会,并拿到第一笔钱,这很容易;第二次我们告诉他们同样一个故事,再配了7.5亿资,第三次我们要融资近30亿元,同样的‘故事’讲了3年,都通过了证监会发审会、专家评审,所以我想我们并没有‘讲故事’。”

    今年1月,三泰控股披露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9.4亿元,用于以速递易业务为载体的“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网格及平台项目”第三期的建设与运营及偿还公司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

    补建称,三泰一直在脚踏实地地做事,此次能定增成功发行,说明监管部门对三泰现在的业务也是认同的。刚披露的三泰控股三季报显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速递易业务布局已扩张到全国近80个城市,签约协议网点7.5万个,布放网点约4万个;速递易累计使用用户数量近2800万户;此外,速递易累计送达包裹已经超过2.3亿件,2015年1月至9月,速递易业务实现收入1.85亿元。

    补建透露,第三次融资后,公司将在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网格及平台项目总投资21.4亿元,项目计划在一期、二期原30余个城市增加网点布放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新增70余个城市,预计2016年7月底前完成第三期3.3万个网点的速递易设备布放、后台平台开发及项目运营工作。据三泰控股测算,该项目预计投产后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13.27亿元,年均税后净利润3.17亿元。

    此前三泰控股在公告中曾表示,2015年速递易将实现4亿元营收。补建认为,实现这一目标难度不大。

    做中国的“富国银行”

    定增能再次顺利获得证监会无条件通过,补建认为,是大家都看到了速递易的价值。然而不可忽视的是,BAT、传统快递企业,甚至家电厂商都在进入快递“最后100米”的细分市场。

    补建认为,有很多公司值得学习,但就目前而言,速递易仍是行业龙头。三泰现在的目标是想快速占据市场,甩开与竞争者的差距。对于未来的公司版图,补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依托速递易打入社区,未来将关注全国5000万个家庭的金融服务,就像美国的富国银行一样,布局社区金融,同时还覆盖他们的衣食住行,如妇幼、康养、微店、医疗,“这将是一个超级账户,速递易来管理他们的日常生活。”

    据了解,三泰已与富顿医疗、汇银、宜家、天虹、绿链、e袋洗、易所试、海阳海鲜城等近百家城市社区服务商、全国性电商、垂直电商达成战略合作。而随着电商3.0时代的到来,大型电商平台在线下加快布局,平台电商与社区商店合作的社区电商、社区仓储配送、社区微店等新型B2B2C商业业态需求急剧增长,三泰认为,短距离配送需求将成几何级数增长,速递易“城市短距离配送+速递易”的智能交互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此前三泰控股速递易与菜鸟网络和顺丰系先后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不过最终却因发展理念上的偏差导致了与顺丰系的合作终止。

    对此,补建表示,影响肯定是有的,都已经在股价上体现出现了,不过他认为这只是时机上的问题,未来还是会合作。补建说,“可能是时间点的问题,所以在进程中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将来速递易一定是开放的。我们不是电商,不是快递,我们是电商的一环,希望融入到整个生态链中去。”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未来5~6年流动性维持充裕

    下一篇

    第四届上市公司领袖峰会:资本大佬成都聚首 纵论产业变革新机遇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