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民休闲需求的日益提高,2015年十一我国旅游虽然实现了营业收入、旅游业利润的持续增长,但面对游客消费行为的散客化、自由行越来越火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旅游目的地的应对力度明显不足。
四、十一旅游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
通过对30条舆情事件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统计,将舆情应对能力样本内容归为15种类别(见下表)。对十一旅游市场的某种特性或某种倾向做出事后研判,如德尔菲法。
1、近半事件未回应,应对滞后以致声誉受损
在红麦统计的前30个热点舆情事件中,40.00%的事件至今还依然未回应,其中,四川峨眉山、北京八达岭长城、江苏南京老门东、湖北武侯祠等均未做出任何回应。23.33%的事件在4小时后作出回应,例如,绍兴1游客阻止他人插队被打掉牙齿事件,景区秩序混乱的情况,陈先生也予以否认,称是两位游客之间发生了纠纷,但对这起事件在4小时之内处理,相对处理到位。而在4-24小时做出回应的相对较少,占比为16.67%。
据相关媒体报道,10月9日晚,徐女士父母在海螺沟遭遇"天价"天麻的经历在网上曝光后,14日上午十点半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在成都召开海螺沟"高价天麻"事件投诉处理结果新闻发布会,并快速向媒体和公众公布了处理意见,有效分流了舆情应对的压力。
2、官方回应内容不当,致使舆情升级
在很多时候,地方旅游部门一心想发展旅游,但却忽视了对游客服务后的感受。例如,张家界发生一景点门票96元导游收230元之后,张家界武陵源区旅游局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全国导游都是这样的说法和手法,你们也信了?哪个导游说的,带着录音和照片到我们旅游局质检所,一定会为游客维权到底。有游客直言,再也不去这个地方了,是对这个地方的彻底失望。在旅游宰客严重的当下,如此做法只能加剧舆论挞伐。
再如,河南云台山景区玻璃栈道破裂一事,媒体报道近200多篇,"游客不锈钢杯子砸烂。"云台山的表态,显示出对玻璃栈道的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不够,任何舆情端倪都是不容忽视的,这种做法有可能流失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