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高净值客户主动去杠杆 超七成投顾看涨四季度

    上海证券报 2015-10-15 10:50

    经过三季度市场惨烈的调整,控制风险成为高净值客户考虑的首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三季度主动减仓的高净值客户比例超过七成,持股比例超过60%的高仓位投资者占比出现了明显下降。不过在具体减仓标的上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超过三分之二的客户选择了“大小盘股一起减”的策略。

    经过三季度市场惨烈的调整,控制风险成为高净值客户考虑的首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三季度主动减仓的高净值客户比例超过七成,持股比例超过60%的高仓位投资者占比出现了明显下降。不过在具体减仓标的上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超过三分之二的客户选择了“大小盘股一起减”的策略。

    经过本轮风险教育后,高净值客户群体在主动去杠杆的同时普遍表示未来对杠杆的使用会更为谨慎,甚至有两成客户明确表示“将不再使用两融杠杆”。另外,在两融工具的使用方式上有7%的高净值客户在三季度进行了“融券做空”,这一比例是近几个季度来的最高。

    尽管对A股整体估值判断仍有分歧,但蓝筹股估值已经获得绝大部分高净值客户的认可。从择股种类上看,中小板股票仍是高净值客户最为钟爱的板块。

    调查还显示,“经济超预期下滑”已经上升为投顾心目中股市头号风险因素,且持此观点的投顾比例接近六成,集中程度在以往的调查中较为罕见,凸显市场对于经济的担忧趋于显性化和集中化。另外,超过五成的投顾认为今年以来的“改革落实程度不够,效果不及预期”,比例升至近几个季度来的最高,显示出该群体对改革的预期有所回落。

    对于四季度的A股行情投顾群体整体看多,且看多比例较前一季度还有所提升。但在多数投顾看来,四季度A股将是结构性行情主导,主题投资会很活跃,在此过程中创业板指跑赢大盘的概率较大。

    一、高净值客户主动去杠杆

    蓝筹股估值获认可

    >>>投资风格趋于保守

    调查结果显示,在投顾所服务的客户资产区间上,“100万左右”的比例为28%,相比前一季度大幅上升了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100-300万”、“300-500万”的比例则分别较前一季度下降了3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整体来看,投顾客户资产水平出现明显下移,这在以往的调查中并不多见。

    “这里面有部分资金离场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客户资产缩水导致的。毕竟三季度大盘跌了那么多,股票‘腰斩’很常见。”有投顾人员对记者表示。

    经过三季度的风险教育,投顾高净值客户在操作风格上也更趋保守。调查结果显示,“进取型”投资者的比例由前一季度的32%降至目前的23%,“平衡型”投资者比例则由前一季度的55%上升至目前的63%,“保守型”投资者也微升1个百分点至14%。

    >>>三季度整体明显减仓

    从高净值客户当前的仓位比重看,“80%以上”、“60-80%”的高仓位投资者占比均较前一季度明显回落。其中“60-80%”仓位的投资者占比从前一季度的48%降至28%,不难发现高净值客户在过去一个季度中整体减仓明显。

    尽管三季度市场调整来势汹汹,但投顾高净值客户的盈亏情况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调查结果显示,三季度有37%的客户“亏损10%以上”,有16%的客户“亏损0-10%之间”,亏损的投资者整体占比超过五成。但同时也有约三分之一的高净值客户实现了盈利,其中近两成投资者甚至盈利幅度超过了30%,显示出良好的抗风险能力。

    调查结果还显示,有71%的高净值客户在三季度进行主动减仓,但仍有近三成比例选择一直持有。从减仓的主要品种看,超过三分之二的客户“没有明确标的,大小盘股一起减”;16%的客户主要减仓“大盘蓝筹股”;13%的客户主要减仓“创业板股票”;6%的客户主要减仓“中小板股票”。由此不难看出,在恐慌情绪大肆蔓延之际,投顾高净值客户在减仓时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品种倾向。“迅速降低仓位抵御系统性风险是主流思路,从当时实际的盘面情况看,事实上也没有什么品种能够抗住这样的风险。”有投顾表示。

    从减仓过程的行为特征来看,“下跌过程中不断卖出,保持极低仓位”、“减至基本仓位,同时不断参与反弹行情,快进快出”这两类成为主流,在高净值客户中的占比均达到了三分之一左右。另外,选择“下跌初期就大幅减仓,一直未买入”以及“一直持股不动”的客户比例分别为8%和6%。

    另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一个季度中有41%的高净值客户表示“普遍赎回”了基金等相关权益类产品,53%的客户表示“很少赎回”,6%的客户表示“没有赎回”。

    >>>逾两成客户欲撤出股市资金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证券账户中的资产投入,有56%的高净值客户近期“不打算进行大幅调整”,有21%的客户“准备加大股市资金投入”,另外23%的客户则“准备从股市中撤出资金”,这一结果与前一季度类似。相比之前的调查数据,最近两个季度打算撤离股市的高净值客户比例持续高企,显示出这轮市场调整对于投资者信心打击不小。

    在打算撤出资金的这部分客户中,有52%的投资者打算“保持不动,待股市企稳后重新转入”,34%的投资者“准备转变投资方式,购买银行理财等固收类产品”,另外14%的投资者表示将“不再投入股市,用作他途”。

    经历三季度惊心动魄的股市调整,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固收类产品开始吸引更多市场参与者的关注,这一趋势在本次调查中也有呈现。三季度有61%的高净值客户增加了对固收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而这一比例在二季度仅为36%。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于四季度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相较股市的吸引力,有55%的投顾认为将“上升”,比例较前一季度增加了14个百分点,也是近几个季度来首次突破50%这一平衡线。

    >>>股指期货等衍生工具不受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市失去机会、无风险利率下行背景下,高净值客户对于固收类产品的收益率预期也在下降。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二季度末仅三分之一的高净值客户愿意撤出股市资金去配置收益率在6%以下的固收类产品,而目前愿意配置这类产品的客户比例升至七成。

    “一方面是收益率整体在下降,另一方面也是股市缺乏赚钱效应情况下客户对于低收益率的容忍度在提高。”东北证券某投顾人员告诉记者。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有超过三成的高净值客户甚至愿意接受收益率在5%以下的产品。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沪指从5000点下跌至3000点附近过程中,仅有6%的高净值客户使用了股指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对冲市场风险,近六成客户表示“完全不会使用”。由此可见,此类工具在投顾高净值客户中的使用率仍处于极低水平。

    >>>继续钟情中小板股票

    就现阶段更倾向于持有的品种看,有45%的高净值客户选择“中小板股票”,30%的高净值客户选择“大盘蓝筹股”,15%的高净值客户选择“创业板股票”。相比前一季度的调查这三项比例变化不大,也可看出高净值客户对于中小板股票始终情有独钟。

    从该群体持股数量上看,持有“3-5个股票”的客户占比最高,达到40%;持有“2-3个股票”和“5-10个股票”的客户比例分别为35%和15%。相比前一季度,高净值客户平均持股数量有所下降。

    >>>蓝筹股估值获认可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沪指3000点附近的估值,有30%的高净值客户“已经认可”,54%的客户认为“蓝筹股估值合理,中小创仍然偏高”,还有16%的客户认为“仍然整体偏高”。由此可见,尽管对A股整体估值水平仍有分歧,但蓝筹股估值已获得大部分高净值客户的认可。

    不过调查结果也显示,高净值客户对于以银行股为代表的蓝筹股是否已经具备投资价值仍然大多持保留态度。

    此外,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有超过半数的高净值客户对黄金、美元等避险资产“有兴趣,但投资渠道较为有限”,真正“已经进行部分投资”的客户比例不足10%。

    >>>高净值客户大幅降杠杆

    调查结果显示,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有71%的高净值客户参与了融资融券交易,但这一比例较前一季度下滑了10个百分点。考虑到股市大幅波动的背景,高净值客户在两融使用上趋于保守并不出人意料。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这波去杠杆过程中有59%的客户都“降低了杠杆率”,39%的客户“已基本不用杠杆”,仅2%左右的客户仍保持原有杠杆率。

    值得一提的是,有33%的投顾透露,在此轮调整中有客户出现爆仓情况,反映出此极端情况在高净值客户中也是较为普遍的。正是有了此次惨痛经历,高净值客户对于两融的看法也有了较大转变。调查结果显示,仅4%的客户表示两融“仍是财富实现迅速增值的利器,会继续大胆使用”;而绝大多数客户开始认识到两融“是把双刃剑,未来需要谨慎使用”,这一比例达到77%;另外19%的客户则明确表示“不会再使用”。

    从具体的杠杆使用率上看,“1.2倍杠杆”和“1.5倍杠杆”的客户比例均为44%;使用“2倍杠杆”和“用足杠杆”的客户比例分别仅为3%和9%,较前一季度均明显下降。

    在两融账户的使用方式上,有五成左右的高净值客户通常“融资买入市场热门题材股,进行短线操作”,39%的客户“继续融资买入已经持有的股票”,两项比例较前一季度变化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有7%的客户选择了“融券做空”,而前一季度该比例仅为1%。

    >>>场外资金三季度大幅撤退

    在市场赚钱效应迅速消退背景下资金离场也是必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34%的投顾认为推动上半年市场上涨的场外资金在三季度“基本已离场”,57%的投顾表示“部分离场”,仅有9%的投顾认为这些资金“还未离场,在等待新的入场时机”。

    上一篇

    新三板或迎最大体量互联网公司 电商烧钱大战成就“卖水者”

    下一篇

    三季报社保持仓揭秘:冠昊生物、巨化股份成“新宠”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