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曼哈顿城销售不畅拖累中国地产 重庆媒体勒令速还款

    每经网 2015-10-13 19:37

    一个项目即便销售不畅,又为何会让一家港股房企陷入被人催债的尴尬境地?

    每经编辑 杜冉乐    

    每经记者 杜冉乐

    近日,《重庆时报》在头版下方登出了“重庆时报喊你付款”的公告,作为债主的重庆华博传媒急催重庆远大置业和重庆半山一号房地产交付广告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重庆华博传媒与重庆半山一号房地产的合作推广项目为重庆“曼哈顿城”项目。经调查,该房企的唯一股东为标佳有限公司,其实又由港股房企中国地产(01838,HK)控股,背后的掌舵人为汪世忠。

    近来,中国地产位于上海协和城项目被指“囤地”20年,坐地生财。重庆一位地产知情人士透露,曼哈顿城开发了好几年,一直销售不畅。一个项目即便销售不畅,又为何会让一家港股房企陷入被人催债的尴尬境地?

    媒体头版喊话催债

    记者调查了解到,作为上述债主的华博传媒属于华商传媒控股子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A股市场的华闻传媒(000739,SZ)。2013年6月份,华闻传媒在之前收购华商传媒61.25%股权的基础上,继续耗资18亿元实施对华商传媒及8家附属公司的定增收购,其中就包括华博传媒100%。

    公告显示,早在2007年11月底,华博传媒与重庆时报签订了《经营性业务授权协议》,重庆时报社将《重庆时报》的广告、发行、印刷与纸张采购在内的全部经营性业务授权给华博传媒独家经营,独家经营权包括在协议有效期内独家经营及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独家经营权期限为30年,具体截至2036年底。

    《重庆时报》一位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重庆半山一号房地产的广告欠款大概有几万块钱,这些欠款已拖了有一定时间了。

    《重庆时报》于10月9日头版刊载的催债公告显示,华博传媒与重庆半山一号房地产合作在《重庆时报》推广“曼哈顿城”项目,并称对方应付广告费至今未付清,要求对方务必尽快付清。

    除了远大置业只有两个自然人股东构成的“老赖”之外,重庆半山一号房地产又是一家什么样的“老赖”?

    重庆网上工商查询系统显示,重庆半山一号房地产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法人代表为汪世忠,唯一股东为标佳有限公司。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该房企背后的控制方为港股房企中国地产,汪世忠为其实际控制人。

    具有一家香港上市资本平台,为何中国地产的子公司还会被催债?早在2008年,中国地产已进入重庆拿地,其中曼哈顿城为其在重庆打造占地2000亩的世贸广场第一期项目。

    熟悉重庆曼哈顿城项目的重庆一位不愿具名的地产人士表示,这个项目开发周期过长,大概有5年以上,但销售一直不畅,地处巴南区李家沱,周围有恒大、鲁能、保利等大体量项目,竞争压力大,产品优势也不明显,定价6500元/平方米,比周边其他项目高。

    短期债务存隐忧

    去年6月,中国地产曾对外发布消息称,公司将对曼哈顿城逾期交楼达90天以上,且巴南区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没有受理房地产权证办理申请的房屋将予以拟收回,并升级该项目,总耗资10亿元。

    今年上半年,中国地产业绩遭腰斩,主要就是受累于曼哈顿城项目销售不畅,而这个项目一度为该房企试图扮靓业绩的一个重点项目。

    财报显示,中国地产今年上半年录得收入43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83%,其解释说这主要是曼哈顿项目住宅销售收入减少。

    上述财报还显示,中国地产透露其将继续投资总体量2100万平方尺的曼哈顿城项目。今年前6个月,该项目二期住宅销售收入3000万港元,占集团同期销售收入7成,但去年同期达2.54亿港元。

    记者调查还发现,中国地产作为一家港股房企,过分倚重个别项目,且又推向慢开发节奏,似乎与当前市场节拍背道而驰。

    结合当前楼市分化行情,如果说曼哈顿城项目开发销售不畅,这一说辞还容许外界理解的话,近来被媒体曝光的上海协和城项目就是另一番商业逻辑了。

    据悉,上海协和城项目是中国地产早在1992年拿下的项目,但一直缓慢开发,周边房价已涨了百倍,被指囤地20年,坐地生财。

    虽然地产项目不怎么开发,但中国地产借助投资物业公允值计量这一财技试图不断粉饰财报,甚至保壳。

    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地产的资产负债率16.5%,比去年底上升0.9个百分点。虽然如此,中国地产的还债压力并不小,报告期内总借款为93.6亿港元,比去年底增长了4.13亿港元,其中59.3亿港元属于短期借款,须一年内偿付。

    在流动资产一栏,中国地产流动资产总额为68.2亿港元,其中待售发展中物业近58亿港元,实际上主要为项目存货,加上持作出售物业,总价值62亿港元,剩余可变性较高的现金等约6亿港元,如果结合中国地产的开发现状,似乎仍存短期还债隐忧。

    对于相关问题,记者多次致电中国地产,但其公开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并购拉升业绩 联建光电前三季度净利同比翻番

    下一篇

    金秋行情开启 三季报掘金正当其时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