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扩容是否真是“中国版QE”,能释放天量流动性?非也!真正的QE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的……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央行又占据了新闻头条,一则有关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扩容的公告一经发出,短时间内被几大自媒体以耸人听闻的标题一炒作,瞬时在网络上炸开了锅。“中国版QE(量化宽松)”、“释放流动性7万亿”这样的大帽子扣上后,许多从事金融行业的朋友也信以为真,就连平时从不关注财经新闻的人也四处询问,足见其惊人的传播力。
今年以来,央行“放水”的动作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市场的神经,但凡每次被解读为“中国版QE”之时必能引来广泛关注,这也成为不少标题党为博人眼球时屡试不爽的法宝,虽然最后也都一次次被证伪。
这一次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扩容是否真是“中国版QE”,能释放天量流动性?非也!
首先,试点扩容并非新鲜事,早在今年年初市场就有预期。事实上,此前市场预期得更高,认为会直接在全国推广,而此次只是扩容至11个省市。
其次,真正的QE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央行主动购买资产、资金成本几乎为零、资金期限永久性。至于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这三点均不符合,因为再贷款的主动权在银行,且央行不是购买信贷资产,而是允许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再贷款有时间期限,多数不超过两年;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有资金成本,央行会根据市场利率和抵押物的折扣率等多种因素判断再贷款规模。
既然主动性更多地掌握在银行,对银行而言,是否行使这项权利则要根据自身经营发展的状况来决定,并不会立即大规模地使用,所谓释放7万亿流动性也就无从谈起。更何况,在短期内“只缺资产不缺资金”的行情下,银行换来这么多资金却贷不出去,实在也是不划算的买卖。实际上,山东先行试点一年的规模也仅有9亿。
既然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不是QE,也不能释放巨额流动性,那它究竟有何“疗效”?
这一招其实是货币投放新渠道的前瞻性创新,是缓解部分机构(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不足的“解药”,是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三农等特定实体经济领域的“指挥棒”。
去年以来,作为基础货币投放主要渠道的外汇占款呈现趋势性下降,已无法满足正常货币发行的需要。开拓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这一新的货币投放渠道,不仅可以为市场及时补充流动性,还可通过设定不同的信贷资产折扣率等方式,引导银行加快信用派生,将资金更多引入实体经济,降低特定领域融资成本。
此外,正如央行公告所称,该项政策还有助于“解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相对不足的问题”。
认清了新工具的“是与不是”,才会明白央行的真实用意。以后若再看到“中国版QE”之类的标题,“上钩”的人也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