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诺奖114年未发完的秘密:从炒国债到炒股票

    2015-10-12 00:44

    诺奖奖金是怎么做到源源不断的?奖金背后究竟是谁在操盘?投资策略是如何制定的?最近几年又配置了哪些资产?在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揭开诺奖奖金操盘手——诺奖基金会的神秘面纱。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孙宇婷    

    诺奖雪球越滚越难 奖金何时恢复1000万瑞典克朗?

    ◎每经记者 黄修眉

    2015年诺贝尔奖除经济学奖外已尽数揭晓,除了奖项花落谁家外,奖金多少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一方面,诺贝尔奖金114年还没发完被人津津乐道;另一方面,今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笑称“400万瑞典克朗(相当于300万人民币)的奖金还不够买北京半个客厅”,这显然与诺贝尔基金滚雪球般的投资收益形成了鲜明对比。

    实际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受全球经济走势、内部投资限制等原因的影响,诺奖基金在经历上世纪80、90年代资产不断滚雪球之后,在新千年后的投资收益开始走下坡路,不得不削减诺贝尔奖金额度。发展到2012年,诺贝尔基金除了扩大投资范围试图增收外,甚至开始寻求社会捐赠的帮助。

    110年增值92倍

    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在1895年的最后遗嘱中,把大约3100万瑞典克朗用于设立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根据诺贝尔的遗愿,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时的奖金为“一位教授20年的工资”。

    诺贝尔奖创始人在他的遗嘱中这样写道:将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因此,“能够让诺贝尔奖金永远发下去”一直是诺贝尔基金会在过去一个多世纪最为重要的一个任务。

    即便基金会投资理财出现一些挫折,如2011年亏损1900多万瑞典克朗,当时的总资产也高达28.6亿瑞典克朗,是设立之初的92倍。

    诺贝尔基金的雪球到底是如何越滚越大的?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基金会章程在最初是将基金的投资范围限定为“安全的证券”,不过事实证明,保守的投资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是行不通的,在1950年时,基金的总体规模已经较最初的资金缩水了将近60%(经通胀调整之后)。

    为了维系诺贝尔基金,瑞典政府在当年解除了基金不得投资股市和不动产的束缚,且还允许基金投资一分部分地区的农业资产。很快,这一决定扭转了基金规模缩水的命运。就在同年,美国发布的新规,规定1953年起诺贝尔基金会在美国所进行的投资活动一律享受免税待遇。

    1950~1970年的20年里,试水股市和不动产投资的诺奖基金又恰逢股票市场的一轮大牛市,因此诺贝尔基金的表现要远远好于之前,年化收益率超过1%。1970年代早期,诺贝尔基金总资产的60%已经全部投资于股票和不动产。

    20世纪80年代,诺贝尔基金迎来真正的黄金发展时期。在此期间,由于全球股市增长迅速,不动产也在不断升值,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持续增值。

    1987年,诺贝尔基金会又将基金会拥有的所有不动产转到一家新成立的名为“招募人”的上市公司名下。1990年初,诺贝尔基金将持有的“招募人”公司股票全部出售,大大赚了一笔,从而躲过了瑞典当时爆发的金融危机。

    至此,诺贝尔基金的投资是非常成功的,其投资的年化收益率一度高达8.6%。在世纪之交,也就是基金会成立100年时,其资产经通胀调整后已经达到了基金成立之初时资产总额的3倍。

    近几年奖金缩水

    当然,诺奖基金的理财之路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从2000年起,基金会允许将资产投资用于颁奖,而不像过去那样,奖金只能来自于直接收入,即利息和红利。这也意味着基金会可将更高比例的资产用来投资股票,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然而,基金会的一番好意恰逢2000年美国科技网络股泡沫破灭。这次危机不仅影响了全球金融市场,也让诺贝尔基金投资折戟。在2001~2011年的这11年中,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下降至1.4%,其资产管理规模也一度严重缩水。2002年和2008年的市场大跌甚至令基金会的资产规模缩水了四分之一。

    2009年,时任诺贝尔基金会执行长萧曼就曾透露,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该基金会当年的投资总收益跌幅达到19%,可见即使代表着全球最尖端思维的基金群体仍然无法摆脱全球性的系统性风险。在接下来的2009年和2010年,基金会投资总收益分别为14.4%和5.5%,到了2011年,又产生了2.6%的亏损。

    直到2012年,诺贝尔基金仍未能彻底摆脱困境。诺贝尔基金年报中显示,2012年4月到2013年3月的财年中,诺贝尔基金的账面利润继续亏损3740万瑞典克朗。

    投资波动也不幸波及诺贝尔奖金的金额。2012年,诺贝尔奖奖金从1000万瑞典克朗缩水至如今的800万瑞典克朗,再加上全球范围的通胀影响,才会有“屠呦呦奖金还不够北京市区买一个客厅”的戏言。

    为了加快恢复奖金水平,2012年,诺贝尔基金开始把更多资金投入到对冲基金中,以期增加投资回报率。“想要恢复奖金将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12年,诺贝尔基金会执行董事拉尔斯·海根斯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了对近几年基金投资收益的担忧。他表示,“如果我们能选择信任的对冲基金,则我们能在给定风险下获得更好的回报”。

    令人遗憾的是,诺贝尔基金会靠对冲基金恢复奖金的希望也落空了。根据2013年彭博社的报道,2012年,HFRX全球对冲基金指数(HFRX Global Hedge Fund Index) 涨幅5.45%,同期MSCI世界指数(MSCI World Index)却高达17.6%。

    眼见投资对冲基金也无法挽回奖金的缩水,2013年,诺贝尔基金会执行董事拉尔斯·海根斯滕首次提出了寻求社会捐赠的想法。“在保证诺贝尔奖的完整性与独立性条件下,不排除在未来几年向机构或个人寻求捐赠”,海根斯滕表示。其他增收策略还包括开发诺贝尔品牌,例如在瑞典和挪威以外的地方开设诺贝尔博物馆。

    海根斯滕也建议,诺贝尔奖金应该根据工资水平水涨船高,目前单个奖项的奖金只相当于一位教授年薪的10倍,与奖项设立当初的水平相去甚远。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两文交所现多头氛围金银藏品有利好

    下一篇

    诺奖雪球越滚越难 奖金何时恢复1000万瑞典克朗?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