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张敬伟:只要TPP足够开放 中国应不惮于加入

    2015-10-08 00:51

    ◎张敬伟

    5年谈判,修成正果。

    10月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个谈判国在美国达成基本协议,同意在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广泛领域统一规范。

    TPP谈判一波三折,但是奥巴马力主推进。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双重目的。前者是美国要重返亚洲落实亚太再平衡战略,后者则是提升美国在亚太经贸领域的领导力。这一切,自然和制约中国相关。

    中美BIT谈判已经进行21轮,双方提交的“负面清单”得到了修正,“习奥会”也达成了加快谈判节奏的共识。博弈只是手段,合作才是目的。多元自贸和投资机制的磨合和运行,最终还是为了实现双赢和多赢。

    正因为如此,在TPP达成基本协议之后。商务部的声明是持“开放态度”,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则强调:“若(中国)将来参加(TPP),有益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从战略上而言也具有很大意义。”

    显然,奥巴马的表态、中国的态度以及日本的立场都触及到了最核心的命题。全球化时代,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已成大势,任何国家都应积极融入全球化之中。在WTO冗长的谈判滞后于全球化节奏的形势下,大国或大国集团基于自身战略考量而设计的投资和贸易体制,必然是开放的机制和系统。

    即如TPP,美国的初始目的,也许是通过连横合纵的方式将中国排除在亚太经济体系之外。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尤其是和TPP成员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排斥中国没有意义。

    当然,未来中国要加入这一机制,只能全盘接受TPP业已达成的高标准。但高标准的TPP,对中国贸易和投资本身就具有倒逼效应。何况,在投资和贸易的双边和多边谈判中,中国向来扮演着积极推进的角色。

    如果说TPP内的越南、文莱等国都能经受住TPP“高标准”的考验,那么其对中国的冲击更是风险可控。因此,只要TPP足够开放,中国不惮于加入这一机制。

    有趣的是,美国也好,其他11国也罢,谈判胶着多年的原因在于技术层面的讨价还价,如各方纠结的农产品市场准入、汽车业原产地规则,以及制药业知识产权保护等三大领域。

    但对美国而言,尤其是奥巴马,追求的是TPP的战略效果——美国主导制定亚太经济规则。

    凡事都是辩证的,奥巴马以高效率取得的外交和经贸政绩,能否落实还要看国会的脸色。尤其是TPP,尽管奥巴马拿到了贸易促进权(TPA),但国会对TPP也有了更高效的决定权。其他11国中,有很多也迎来大选季,各国立法机构对于TPP的态度也将变得更为谨慎。

    TPP达成基本协议,一个涵盖全球40%经济产出的区域值得关注。作为美国制华的地缘经济工具,奥巴马达到了初步目的。TPP也许是对中国的考验,但绝非中国的灾难。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政府“救车市”:奔驰宝马也享优惠政策

    下一篇

    国庆游客赴日“爆买”中国制造业差距在哪里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