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万科周刊主编陈公正介绍,万科现在拥有564个微信、微博账号,自媒体中心不做一对一的管理,交给各个一线、各个城市公司的团队来做。
每经编辑 白亚静
每经记者 白亚静
作为万科内部最重要的自媒体之一,万科周刊不做营销,不会谈及一城一地的项目销售。它的很多选题和建筑、设计有关,但并不局限于地产,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企业家讲座,是最高频的两类文章。
这和其他很多介绍项目的房企公众号不同,作为万科的公众号,万科周刊似乎“不务正业”,能给公司核心业务带来什么呢?
已有564个自媒体账号
万科研究显示,房地产是本地化系列非常高的行业。这意味着,如果希望企业自媒体账号对房企项目的营销产生助力,那么必须将自媒体的权力下放给一线项目公司,否则介绍北京项目时,南京的潜在购房者一定不会看。
万科的做法正是如此。据万科周刊主编陈公正介绍,万科现在拥有564个微信、微博账号,自媒体中心不做一对一的管理,交给各个一线、各个城市公司的团队来做。
至于万科周刊的职责,其实只是负责品牌,引导大方向产品生产。陈公正表示,很多企业内刊是自High的东西,虽然企业规模大,刊物受众会广,但是行业外的人是没兴趣的,不同行业之间差异很大。
作为脱胎于企业内刊的万科周刊,话题广泛,这点有利于品牌维护。在他看来,企业的品牌价值会在跨行业交流的时候更加明显,企业以很小的团队持续不断地进行内容生产,形成与外部的沟通。
运营团队只有5个人
万科周刊内部只有5个人。但从万科周刊每天的推送情况来看,其中不乏视频等传播形式。据悉,万科周刊的趋势是把视频作为主打方向,内容占比控制在一半以下。5个人忙得过来?
陈公正认为,作为企业自媒体,一定要控制自己的组织规模,因为组织规模变大后,会带来了很多问题,不仅加重自己的运营成本,而且会把主脑的思想也带重。
陈公正表示,万科周刊只做线上,做窄并精,公司并不需要一个庞大的新闻机构处理所有事情,如果有什么线下活动等,完全可以寻求外部资源支持。
陈公正称,对于自媒体运营,万科内部始终以成本的观点来对待,比如对视频内容投资后,要收回什么样的点击率和曝光率。在这种成本观念下,万科周刊的人不可能什么都做。
运营者需要提前预判议程
大多数负责品牌的职能部门,在企业内部的话语权远低于销售、生产部门。再加上不同的品牌策略思维,使得很多企业公众号的文章需要公司负责人层层审核。上述一系列文章能及时发出的原因是什么?是公司管理层发声,还是万科周刊内部决定?
陈公正表示,万科周刊实行编辑负责制,所有稿件由万科周刊运营者自己负责,这使得很多企业公众号的稿件还躺在领导邮箱时,万科周刊的文章已推送,不过,由于微信每日只推送一次,非常考验自媒体运营者对新闻议程的提前预判,以及相关素材积累。
在他看来,从企业角度而言,微信重质,微博重量,前者更符合企业品牌运营,由于是小团队运营微信,如果像传统媒体定位在生产有趣的观点,则很容易快速枯竭。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