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昨日(8月18日),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吴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坦言,“国家药品审评中心正在进行审评的一共21000件,和现在具体审评能力来讲,任务量还是比较大,我们的能力和现实的审评量有较大差距。”
同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在审评审批上细分了12项改革任务,要求解决注册申请积压,严格控制市场供大于求药品的审批,争取2016年底前消化完积压存量,尽快实现注册申请和审评数量年度进出平衡,2018年实现按规定时限审批。
对于药品审评积压严重的原因,吴浈认为,这与历史原因和现行机制分不开。在目前积压的21000件药品中,90%是化学药品,化学药品中80%是仿制药品,仿制药的门槛低、申报量大,“低水平重复现象比较严重,占用了非常有限的审评资源。”
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审评积压存量过多将影响仿制药企业的发展。由于仿制药的临床申请迟迟得不到批准,延长了上市时间,将造成药厂资金积压、生产线闲置。
吴浈表示,审评过的批文闲置问题严重,现在全国药品生产企业拥有的批准文是16.8万个,但真正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只有5万多个批文。
针对目前药品审评方面的问题,上述《意见》提出了12项改革任务。第一条便是提高药品审批标准,将药品分为新药和仿制药。
“首先必须提高批准。”吴浈说,新药概念提升上去,仿制药就得向原研药去靠,这样把标准提升了,申报的量就会减少,批准的速度就会加快。
《意见》还明确,严肃查处注册申请弄虚作假行为,加强临床试验全过程监管,确保临床试验数据真实可靠。
在待审任务重的情况下,审评人员又相对较少。对此,吴浈表示,要改革用人机制与人事体制,将借助社会资源,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把一些技术力量集中起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