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派出所的两份公文在网上热传。据报道,湖南冷水江市同兴派出所“喊话”民政局,“补办一个小小的老年证也要经过派出所打证明,有必要吗?”随后,有媒体翻出7月17日云南盐津县普洱派出所民警张钦也开具了类似的证明,并怒斥“老百姓买房也要无犯罪前科,难道有犯罪前科的就不可以买房吗?贵单位凭什么立此规定?”
老百姓被一竿子支到派出所去办各类奇葩证明,上述两家派出所的民警虽把事儿给办了,却责问起有关部门,“凭什么立此规定”“有必要吗?”这样有态度的“责问体”并不多见,也引起网友们的共鸣和点赞。因为,办奇葩证明的繁琐让民众感同身受,而“责问体”让网友们感受到了派出所的担当。
担当的底气从何而来?一方面,自然是出于“义愤”。正是因为抱着对民众的同情以及对不良工作作风的厌恶,当事民警在开具证明之后,才附上了责问之词。另一方面,这股底气也是推进作风建设的结果。很多时候,一些“奇葩证明”的弊端,有关部门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而是碍于情面不想说,或者不敢说出来。可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这些顾忌正逐渐被“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打破。同样是为民办事,只要批评有理有据,又何惧人言呢?
从统计学角度来说,样本容量越大,所得结论就越具有普遍性。基层职能部门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多,又处于体制内,他们对奇葩证明的感触和质疑往往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在以往的新闻里,人们较常见的现象是,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或者采取权宜之计,只挑反响大的案例特事特办。这些应对都是比较消极的。而警官“责问体”的价值恰恰就在于,通过“喊话”可以让有关方面对自己的工作作风进行检讨、对工作方法进行完善,让问题避无可避。
事实也证明,这样的“喊话”是有成效的。冷水江市民政部门回应称,补办老年证是让老人去所在辖区居委会开具证明,老人听错了;湖南省有关方面也表示,要求开具证明是因为常有老人故意多办老年证,设置一定门槛可以削减这一现象。而云南这边,也有网友指出,新闻当事人需要开具无犯罪前科证明,恐怕是因为其要去贷款,银行需要此证明来进行风险定位。虽然以上回应无法完全稀释掉民众对奇葩证明的恶感,但当事部门把问题和疑虑讲清楚,却可以帮助人们找到破解之道。比如,可以为有需求的老人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再比如,借鉴福州做法,老年人可刷身份证免费乘公交,弱化老年证的作用等。
扯扯袖子、咬咬耳朵,不仅是对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也同样适用于简政放权。职能部门之间通过互相监督建言的方式,让各自认清问题症结之所在,以此优化为群众办事的程序,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