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霖
长期以来,央行一直试图通过引导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小幅波动,借以避免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或升值。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昨日主动引导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大幅贬值,似乎并不符合其一贯作风。
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政府正在为人民币加入SDR一篮子货币做积极准备,引导人民币大幅贬值似乎为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美国指责中国操纵汇率提供了新的证据。那么央行为何选择在这一关键时间窗口主动引导人民币大幅贬值呢?这是否有违汇率市场化的原则呢?
笔者认为,此前7月出口负增长、美元加息预期等因素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逐渐积聚,央行此时引导汇率贬值是为了反映市场供需,同时有助于释放金融风险。
与此同时,主动引导贬值并不意味着放弃加入SDR,相反引导人民币汇率到达合理区间并扩大波动幅度,这是朝着汇率市场化的方向再进一步,将更有利于争取加入SDR。
首先,出口数据并不支撑人民币过于强势。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以市场供需为基础,并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有管理的调节,但实际上央行主要还是参考美元来确定人民币汇率。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央行纷纷开启放水模式,而人民币因紧盯美元,兑美元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但因美元走强,人民币被迫升值,人民币有效实际汇率在过去一年增长了约12%,这已严重影响到中国对美国以外的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
其次,美元加息预期使人民币面临客观的贬值压力。美联储通过三轮QE释放大量流动性,并从2008年12月起维持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在0.25%的低位至今。多项指标显示美国经济已迈入复苏通道,市场也预期美联储年内将会加息。根据历史经验,美国加息将持续较长时间,而且加息周期内美元将以较大的概率走强,这将降低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使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
再次,汇率贬值有助于缓释金融风险。正如前文所言,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竞相贬值,且近期出口数据不容乐观,市场上存在着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如央行通过持续的外汇市场干预,使人民币汇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一方面将增加外汇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将导致金融风险的积聚。
通过主动的一次性大幅贬值,央行的举措有利于将资本流出的风险分散,缓释对金融系统的集中冲击。
主动引导人民币汇率贬值,并扩大汇率波动区间,这意味着汇率市场化再下一城。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将使得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供需变化更能体现在汇率波动上。因此,可以认为在汇率决定机制中,央行的行政干预正在减少,而市场因素的决定性作用正在强化。
人民币贬值将冲击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品价格。当前三、四线城市房产价格有持续下跌态势,实体经济总需求不强,产能过剩企业去杠杆,人民币资产相对收益率已经出现回落。在这种情况下,美元加息预期会导致中美利差收窄,汇率贬值风险或使人民币资产相对收益率进一步下降,外资有减持人民币资产换取美元回流的冲动,这将对房产、企业固定资产价格产生冲击。
(作者为民生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