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寻求外延式发展的手段,产业并购不仅深刻地改变上市公司群体的内涵式增长,也改变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产业结构。经历股灾的中国A股牛市震荡期,产业并购将引领延续牛市的希望已经成为业界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在昨天结束的第11届新财富金牌董秘、第八届新财富最佳投行颁奖典礼暨“共赢产业并购大时代”主题演讲中,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研究员张忆东表示,当前作为牛市修复期,产业并购正在迎来大机遇。
张忆东认为,从这次牛市的最大力度来看,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和改革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但是,股市大幅调整以及短期权宜之计的维稳使得转型牛市的基础受到损伤,需要时间来修复和巩固。一方面,股市大幅调整之后,估值体系面临重新构建,至少市值泡沫和估值泡沫太大并不利于“以股换股”并购,不利于上市公司实现外延式增长。另一方面,IPO暂缓和再融资放缓,以及推出注册制和战略新兴产业板所遭受的阻力,也不利于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和创业领域的优化配置。张忆东表示,经济转型,需要一个相对活跃,能够盘活存量、推动创业和创新,能够把社会资金和资源更有效率地优化配置给产业资本,促进产业并购重组,推进产业升级企业创新,从而改善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从而形成正反馈。
张忆东预判,中国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要比上半年相对紧张一些。而未来3到5年是经济转型和改革的黄金机遇期,不能随便浪费。同时未来3到5年也是中国人口红利最后的时间窗口,而加速经济转型的国家战略,最好的牌就是利用资本市场推进中国经济转型,而产业并购不可或缺。
过去两年的数据表明,资本市场和产业并购呈现越来越强烈的正反馈。2014年年底到2015年5月,A股上市公司发布预案的股权并购事件就有2874起,意味着几乎每一家上市公司都涉足并购。当前的数据已经较年初翻番,这表明,产业并购已经成为越来越炙手可热的资本运作手段。
活跃的并购推动着上市公司外延增长。以创业板为例,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33.87%,较2013年末增加5个百分点;2014年创业板商誉合计同比增长了209%。兴业证券据此估算,并购增加净资产规模10%以上,创业板收入增速自2013年第二季度起连续8个季度高于20%,2015年第一季度加速至33%。
从并购企业的性质划分,民营上市公司参与并购明显较央企和地方国企活跃。在所有并购事件中,共有923家民营上市公司参与,占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的62%;央企和地方国企下属上市公司这一比例为38.1%和37.8%。
产业并购的最终方向是转型。一组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股权并购事件数量按并购目的分类,买壳上市35起,实施多元化战略1494起,行业整合989起,其中实施多元化战略指收购资产与公司主业不相关,行业整合指收购资产与公司主业具有业务相关性,处于同一行业或产业链。从并购方所属行业看传媒业并购最为活跃,平均每家公司并购达1.3次,其次是电子、通信、医药生物、计算机等行业,这些行业并购多以行业整合为目的,以传媒为例,行业整合占并购的比重达85%。
与此同时,活跃的资本市场助推了A股并购潮。自2012年年底以来,科技和传统行业走势分化巨大,本轮并购潮中并购高发行业恰恰是以科技为代表的转型相关行业,并且并购启动稍晚于股价变动。而以股权方式支付的并购收益明显好于非股权支付的收益。从历史经验看,1996年至2001年的牛市也是并购重组的牛市,这条主线贯穿始终。
张忆东认为,尽管当前股市疲弱对资本市场和产业并购之间的正反馈造成了伤害,但这种正反馈仍将继续。主要是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有动力通过并购重组向新兴行业转型,新兴行业中的多个子行业目前已经完成了从萌芽期向成长期的过渡,政策面鼓励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最后产业资本出海进行全球化并购越来越多。因此,经历震荡之后,资本在寻求新的出路。未来牛市仍然可期,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经济转型期需要的这种产业并购将有生命力地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