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下午,建设行业年度峰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以“互联网+构筑建筑产业新生态”为主题,聚焦建设行业创新技术应用、转型升级探索等热点、焦点话题,旨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迎接时代变革。转型升级、互联网+和信息化成为了峰会的三个关键词。“互联网+核心就是产业互联网,它改变的正是像建筑业这样的传统行业。”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在会上发言时表示,越传统,越要突破、越要创新、越要颠覆,这正是互联网精神。“我们必须融合互联网。”作为建筑工程领域信息化引领者,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贾晓平在会上介绍,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广联达公司也在积极转变,公司重新做的定位,由过去的建设领域信息化服务厂商变为建设工程领域互联网+的平台服务商。其转型战略可用“两聚、两圈、一建”来表述,指向潜力巨大的市场。“两聚”就是聚量和聚人,聚量由旺材电商承担,聚合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的批量采购,提供更低的成本。在建筑企业纷纷开始重视“减成本”时,正是旺材电商直击了建设行业传统采购的痛点,引领了互联网工程电商春天的到来。
房地产“白银时代”下的痛点:传统采购策略已达“瓶颈”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传统粗放式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以房地产开发为例,已然由“黄金时代”跨越至“白银时代”。
数据显示,受去年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影响,2015年部分标杆房企仅完成了全年销售目标的1/3,半年目标增长率均未超过20%,20家典型房企的平均目标增长率仅9%。2015年房产市场多数企业库存处于高位,房企库存去化速度缓慢。面对如此局面的房地产市场,各大房企纷纷开始“去库存,减成本”,以此来缓解经营压力。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通过优化采购环节,是一个“减成本“的主要手段。虽不在企业运营最高层环节,采购却是决定企业基础必备非经营性生产资料优劣的关键。在地产发展瓶颈期,采购是地产商的成本痛点。
除了传统的采购优化策略的“减成本”效果疲态已显外,在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贾晓平看来,传统建造模式已不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利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中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与跨越式发展。
旺材价值受追捧背后:互联网工程电商春天到来
在2015年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上,业内人士对此也有了共识,“渠道创新,给‘减成本’一个新空间,新常态下,互联网工程电商的春天已来临。“
旺材电商平台总裁任海军认为,拥抱互联网工程电商是个必然的趋势。数据显示,在企业级市场,国内采购电商化普及率仅为20%~25%,远低于美国的72%~85%。
采购市场分散的特点给地产采购业带来了变革和创新的机会。
为持续优化地产采购行业产业链,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全联房地产商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房地产部品采购联盟-讯采旺材电商平台,致力于通过“房地产全供应链信息化,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增加融资渠道。”
旺材电商同时做出“采购成本直降10%”的郑重承诺,并详解了旺材如何帮助地产采购降成本。“第一规模杠杆,假设HK地产一年有五个项目用到电梯,我会把HK五个项目今年的电梯采购需求量汇总在一起;第二规模杠杆,是把HK未来两三年的更多项目与今年的项目联合在一起,整合电梯采购需求量,我会把这个量装到今天。这样我就能从供应商拿到更好的价格。”任海军以HK地产采购为例,道明地产采购成本如何巧用两次规模杠杆。
任海军表示,旺材电商这个平台“聚量、减渠道、整合金融”的优势为供需双方构建了一个高效、便捷的快速交易通道,加速了地产采购行业产业链优化进程。
据了解,经过近三年的打造,目前旺材电商线上线下业务已经成型,18大类部品部件核心品牌已纳入旺材专供产品库,电梯、门窗、健康地产、弱电系统四大单品专业频道也已在旺材平台正式开通。
对中小地产而言,要拿到更低的部品价格,可以通过旺材电商平台实现。“只要需求方把量给我们了,我们就能做得很好。”任海军表示,旺材背后有1036个优质供应商,当某个品类价格实在没有降价空间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组合方式,为采购需求方提供最优惠的套餐方案。
在2015年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上,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认为,对地产商而言,采购环节要做到价格最优、质量最好,同时减少财力、物力支出,并且用最短时间采购到最具竞争力的产品。旺材电商平台就能够提供这样的平台。7月24日晚,在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广联达之夜,广联达旺材电商平台华南公司与华南地区多家地产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当日意向战略签约额至少十六亿元,不仅标志着旺材电商平台业务进入快车道,也表明旺材电商平台通过地区联盟的形式竖起一面旗帜。
基于此,旺材电商的快速发展,如单日签约十六亿并不是一个巧合,而是其找准自身行业价值定位,并基于互联网思维及创新的落地实践。“以一敌百”凸显聚量优势,“全程跟踪”确保服务质量,形成了旺材的核心价值和服务设计优势。
市场资讯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