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了《南京江北新区总体方案》,该方案已经得到国务院原则上的同意。依据总体方案要求,南京江北新区战略定位为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和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查道坤
◎每经记者 查道坤
7月7日,南京对外公布了关于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表示在未来5年投入1000亿元建设江北新区,可谓是给南京江北新区打了一针强心剂。
7月20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了《南京江北新区总体方案》,该方案已经得到国务院原则上的同意。依据总体方案要求,南京江北新区战略定位为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和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此外,方案还要求南京江北新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促进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等协调发展,形成一带六区三走廊区域布局。
发改委公布方案
根据南京官方公布的南京江北新区规划方案显示,江北新区的中心区域面积为16平方公里。整个中心区域分为商贸商务区、浦口火车站区、国际健康城三大功能片区。商贸商务区将建成面向长江经济带、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的核心商贸区。
公开资料显示,江北新区总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其中核心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城镇规划建设面积不到400平方公里,到2020年先期建设95平方公里。整个江北新区,完全用于开发建设的区域不到30%。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总体方案对江北新区的总体布局进行了明确。新区将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促进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等协调发展,形成“一带六区三走廊”区域布局。其中“一带”指的是建设沿江城镇发展带;“六区”指六个产业集聚空间:南京高新区,南京化工园区,浦口、六合经济开发区,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区,浦口老城区;“三走廊”指江北新区三条生态廊道。
其中,自主创新先导区是要充分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新区创新集成、产业集群、空间集聚,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提高创新型新区建设水平。
而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江北新区落户并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创新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探索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完善提升新城-新市镇-新社区(美丽乡村)新型城镇体系,建设绿色、智慧、人文新区。
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是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促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完善产业链条和协作配套体系,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同时,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南京港与长江沿线港口联动,加快长江区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打造江海联动、铁水联运、对接国内外的综合性开放平台,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等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协同合作。
对此,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张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发改委公布的方案紧扣一带六区三走廊进行区域布局,这符合南京江北新区目前的格局,紧扣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机遇,围绕着长江沿岸布局产业链,促进产城一体化发展。”
城镇化率要达到80%以上
为了实现一带六区三走廊发展目标,国家发改委的方案要求,未来江北新区将承担六大重点任务:推动自主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此外,方案还明确将通过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资源要素体制机制,使江北新区的快速发展得到有效保障。新区将探索行政区与功能区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江苏省和南京市可根据需要赋予新区市级和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支持新区在改革创新中先行先试。新区要进一步理顺内部行政管理体制,适时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努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同时,方案要求,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新区合理用地需求,对新区建设用地计划实行单列,新区范围内的耕地占补平衡可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解决。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江北新区2014年常住人口130万,地区生产总值1435亿元,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163亿元。而根据发改委方案要求,到2025年,新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明显高于南京市平均水平,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
对此,张健教授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国家发改委的方案,将会推动南京及苏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培育区域发展新增长极。同时,将有利于统筹城市空间和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发挥长三角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实现与长江中上游地区协同发展,并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机衔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