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旭
◎每经记者 刘旭
今年上半年,轿车市场同比下滑接近6%,进入第二季度,轿车市场连续3个月呈现同比和环比“双降”的局面。“轿车市场主要受到SUV和MPV车型的份额争夺,短期内回暖的可能性不大。”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从今年上市的新车型就可看出轿车的式微。有统计显示,上半年上市的车型中,超过60%属于SUV。分析认为,主机厂已经从A级车为主的增量战略转移到SUV导向。
销量数据印证了这一观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的统计显示,上半年轿车销量同比下降5.89%,SUV销量同比增长45.94%,MPV销量同比增长15.26%。“轿车结束增长是今年乘用车市场的主要变化。”中汽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业内预计,下半年轿车市场将仍处于下行区间。值得欣喜的是,以日系中高端车型为代表的轿车已经开始回暖,自主品牌中高端车型的代表吉利博瑞市场前景同样看好。
A级车战略告一段落
“得A级车得天下”的销量增长战略在2015年不再奏效。乘联会数据显示,上半年A级及以下市场是轿车销量下滑的关键因素。其中,A00级市场下滑超过30%,A0级市场下滑超过10%,A级市场下滑5%。
此前,由于A级车市场所占份额最大,在市场进入微增长之后,加速布局A级车市场成为合资企业产品下探、争夺市场份额的最主要手段。2013年开始,以通用科鲁兹掀背、标致301、雪铁龙爱丽舍为代表的产品相继入市,掀起了强化A级车市场矩阵的热潮。此后,南北大众、北京现代、长安福特陆续加入A级车市场争夺战。
截至2014年,合资主流车企在A级车市场的布局基本完成。今年上半年,上海大众A级车在整体销量中的占比为58%,上汽通用A级车在总销量(不含凯迪拉克)中的占比为54.6%,一汽-大众A级车在总销量(不含奥迪)中的占比为83.5%。
“由于份额较大,A级车市场走势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总销量排名。”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比如A级车在一汽-大众旗下的大众品牌中占比超过85%,A级车市场负增长导致大众品牌销量下滑,这是一汽-大众总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轿车市场是从其他品牌那里抢份额,竞争更为残酷。”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比如,日系品牌“救赎式增长”在轿车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今年6月,卡罗拉位居轿车销量排名首位,单月销售2.57万辆。崔东树认为,以卡罗拉为代表的日系轿车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带动了日系品牌的此轮回暖。
乘联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卡罗拉销量共计11.36万辆,同比增长156.1%,在一汽丰田整体销量中占比42.02%。受卡罗拉热销拉动,一汽丰田上半年整体销量同比增长6%,达到26.6万辆。
“在A级车市场,入门级产品是成长性最好的领域。”崔东树表示,此前有数据显示,入门A级车在2012年占乘用车整体市场的10%,2013年增长到16.3%。但从2014年开始,这一数据开始回落。
轿车应对SUV挑战
“轿车对于企业品牌的向上拉升至关重要。”吉利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是由于轿车市场已经进入成熟竞争的市场环境,而SUV市场现阶段仍在“跑马圈地”,特别是一些自主品牌SUV车型,正在复制早期轿车的成长模式。
在“轿车销售导向”的指引下,吉利今年上半年同样取得逆势增长,累计销售25.2万辆,同比增长35%,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56%。
其中帝豪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帝豪销量10.09万辆,同比增长56%,在吉利总销量中的占比超过四成,同时领跑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帝豪是吉利深耕多年的品牌,通过率先进行渠道下沉、提升产品力,在惨烈的轿车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先发优势。”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介绍,轿车是吉利的立足之本,也是吉利品牌向上的基石。
由于在轿车市场的坚实基础,吉利首款B级车博瑞上市第二个月,销量即达到2000辆,同比增长超100%,也突破了自主品牌B级车销量难破1500辆的“瓶颈”。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CEO兼总裁安聪慧表示,目前,博瑞并没有放量,而是通过高端车型率先上市打造品牌。“轿车市场,无论品牌,还是产品都有向上的趋势。”崔东树告诉记者,接下来轿车市场的竞争将进入“淘汰赛”,家用中高级轿车是该市场突围的关键。
一方面,轿车市场消费人群年轻化,与此前仅为代步工具的需求相比,目前消费者选择轿车品牌也希望彰显个性,这也是近年来轿跑、Cross等车型崭露头角的原因。
另一方面,在应对SUV车型挑战的过程中,轿车市场将从价格导向逐步过渡到产品力导向。“一定程度上,SUV市场的爆发促进了轿车市场的价值回归。”上述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从今年5月开始,合资品牌相继展开的价格调整,主要就是针对自主品牌SUV车型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依照成熟市场的车型占比,轿车占比五成以上的规律在中国市场仍然有效。“长远看来,补齐轿车短板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关键,而非仅在短期追逐SUV红利。”上述市场人士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