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问题突出 专家认为中国可帮助环保治理

    每日经济新闻 2015-07-13 14:40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喜文华认为,“一带一路”沿线约65个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日益凸现,亟待解决。我国生态文明理论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并经过实践检验,可用以规范和引领沿线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记者 李彪

    “一带一路”推进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产业、理念将搭接“一带一路”走出去。

    7月11日,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中国能源环境科技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如何把握机遇、加强国际间合作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

    在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喜文华认为,“一带一路”沿线约65个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日益凸现,亟待解决。我国生态文明理论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并经过实践检验,可用以规范和引领沿线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喜文华介绍, “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地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环境压力、空气的跨国污染、水资源破坏、热带雨林锐减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人口膨胀和资源消耗量飙升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陆上丝绸之路经过的主要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欧亚大陆腹地,生态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该地区发展的重要障碍。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几乎全是发展中国家,海洋生态问题长期存在,如气候变化、自然海岸线大量丧失、陆源污染排放过量、生态灾害频发、渔业资源枯竭等。

    “绿色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核。” 喜文华说,绿色经济的范围很广,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绿色服务业等,发展绿色经济可减少污染减排和生态资源破坏,提高企业经济增长效益等。

    实际上,中国的环保国际化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10年,就已经成立“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环保合作的重要机制平台。将跨界环境污染(跨界烟尘污染、有害废物跨界转移)、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环境友好技术、东盟城市生活质量标准、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等纳入环境优先合作领域。

    在今年3月召开的广西推进“一带一路”环保国际合作建设研讨会上,专家们提出,我国应带着生态文明理念、环保治理的经验和活跃的企业“走出去”,探索中国对外援助和对外投资环境的管理手段,通过“产业园区+合作机构+技术输出”的模式,加强境外投资企业的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阶段,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和挑战,喜文华认为,要根据不同的国情和不同的双边关系制定相应的战略,在战略制定中,要深入研究各国在节能、节水、应对气候变化、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积累的创新成果融会贯通,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海上合作等领域的重点合作建设项目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发挥生态文明的助推器作用。” 喜文华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崔军三度举牌新华百货 控制权争夺战一触即发

    下一篇

    新华百货遭崔军三度举牌 控制权争夺战一触即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