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从20%降到0.3%,府谷经济驱动力式微显而易见。其实不光是府谷,整个榆林都笼罩在经济低迷潮中。2011年起,煤炭“黄金十年”终结,能源城市“大考”来临,如何转型迫在眉睫。
每经记者 李俊明
再返陕西府谷,已是三年之后。
顺着府谷迎宾大道前行,可以看到府谷新区许久未动工的商品房林立两旁。似乎一切都与三年前没太大的变化。然而,对于府谷这样一个能源城市来说,没有变化就意味着极为反常。
经济增速从20%降到0.3%,府谷经济驱动力式微显而易见。其实不光是府谷,整个榆林都笼罩在经济低迷潮中。2011年起,煤炭“黄金十年”终结,能源城市“大考”来临,如何转型迫在眉睫。
其实一定程度上讲,府谷、神木等能源城市很长一段时间认定了能源经济就应该高速发展。当经济增长从超高速切换到中速时,政府、企业和普通百姓都不习惯。
我记得十年前神木一位煤老板有番惊人论调:“企业不用细管,成本不用控制,煤从矿里挖出来,装上车皮收钱就行了,而火车道就在矿井口不远。”
然而2011年左右起,能源经济的寒冬来了。榆林能源系统一名官员对我说:“煤价暴跌给了神木、府谷的能源企业一闷棍,原来开煤矿也有赚不了钱的一天。”
比较清醒的如陕西当地学者白永秀等人,在2011年煤炭下跌端倪初现时就定调:就经济长期发展而言,煤炭价格下跌对能源城市是好事。
经济发展降速,也让神木、府谷的企业家明白,这才是能源、资源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代表当地企业家要放弃以往对资源经济所执的理念;“常态”,是要告诉他们煤价暴跌不是“黑天鹅”事件,冬天刚开始。
本次采访当地企业界人士时,也能感觉到他们对能源经济结构的思考,比如“煤炭也是商品,暴跌也是市场逻辑”;还有他们以及企业精细管理的反思:“不节约成本,老本就没了。”
近来,府谷将经济发展的注意力转向规模和造富速度远低于煤炭的镁,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当地政府对经济结构的思考。
对于神木、府谷,对于榆林,乃至整个晋陕宁蒙结合部的能源金三角地带,能源禀赋带来的“蛮牛”经济暂时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慢牛”经济。长远来看,或许并非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