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前5月融资额暴增70% 房企“找钱”各显神通

    2015-07-03 00:47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区家彦    

    ◎每经记者 区家彦

    “西方不亮东方亮”,随着美联储退出QE,过去数年备受房企追捧的海外融资渠道出现一定程度的紧缩,而房企在国内的融资环境却大幅改善。在海外上市的开发商,纷纷“回家”找钱。

    在房企转型和鼓励金融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业风生水起。龙头房企纷纷开拓新型融资渠道,众筹、理财产品、房地产信托基金(以下简称为REITs)等应运而生。

    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向记者表示,融资环境的好转,直接受益的是大型房企,它们不仅能通过增强资金实力加快行业并购,像众筹等新兴融资模式也能更好地协助它们去库存,进一步巩固“大鱼吃小鱼”的行业格局。

    房企扎堆境内“找钱”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环境并未完全转暖,但主流房企的融资力度却不降反增。根据克而瑞的研究报告显示,其监测的108家房企在今年前5月的融资总规模达到3685亿元,同比大增70%。

    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师朱一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自去年9月份上市房企融资放宽,获准发行中票之后,典型房企陆续启动发行中期票据的计划。此外,央行接连降准和降息,带动融资成本降低也是提升企业融资热情的动因之一。

    在这其中,今年前5月108家监测房企的海外融资金额占融资总额的27%,而这一数据在去年同期为43%,这意味着过去数年房企依赖的海外融资渠道正在收缩。

    在香港粤海证券投资银行董事黄立冲看来,房企海外融资大幅下降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受累于佳兆业债务违约事件影响,海外融资难度增加;二是人民币走势和美国退出QE的影响,弱化了境外融资的成本优势;三是境内融资渠道大开,房企不必过分强求海外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0年国务院发布“10号文”以来,A股上市房企再融资就一直受到限制。但在今年1月16日,证监会对上市房企股权再融资实施松绑,带动股权融资出现爆炸性增长。截至5月15日,今年A股市场已有24家房企宣布1166亿元定增计划,已是去年全年的2.43倍,呈爆发态势。

    在香港上市的内房股回内地融资也获得重大突破。恒大地产于6月中成功发行5年期50亿元的公司债,5.38%的利率远低于公司的海外发债成本。富力地产更于日前发布回归A股的预案,成为最近5年内首家申请回归A股的内房股。

    创新金融产品涌现

    除了传统的融资渠道,在房地产转型与国家大力鼓励金融创新的背景下,龙头房企纷纷开拓新兴的融资渠道。

    时下最热门的当属众筹建房。平安好房与万科、绿地、万通等数十家房地产企业共同发起中国房地产众筹联盟,首个项目将由平安与碧桂园合作推出,用于碧桂园首次在上海所拿的嘉定徐行镇地块上。

    平安好房CEO庄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该项目会以每平方米为单位,针对该项目感兴趣的投资者或购房者进行资金募集,在楼盘完工后,投资者拥有该套楼房整体或者部分权益。之后,投资者可以选择众筹权利转为产权,直接拥有该套住房,或者是委托开发商卖房后转成收益权。

    众筹的试水者还有万达,这位商业地产巨头联手快钱发起互联网金融产品“稳赚1号”,又被业内称之为“Pre-REITs”,投资门槛仅为1000元,最高认筹100万元,除了每年6%租金收益,产品还有一个7年150%的回购条款来自物业增值,预计年化收益13%。

    按照王健林的说法,轻资产模式之下的万达,未来一年最多可以开到100个万达广场,到2025年,计划开业1000个万达广场,以每个万达广场10亿元投资计算,这些万达广场投入的资金将达到万亿。若都采用“众筹”的手段进行募集,则能聚集小投资者的闲散资金用于持有,将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如何经营上,不再依靠住宅销售补充现金流。

    除此之外,备受期待的REITs也在今年上半年正式破冰。万科联手鹏华发行鹏华前海万科REITs封闭式混合型,成为国内首只获批的公募REITs基金。本次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对象为万科前海企业公馆的租金收入,可能但不限于会议中心以及写字楼租户,还有从其它固定收益资产投资中获得收益。而在退出机制设置上,将在投资期届满,由万科深圳分公司或其关联方回购项目公司股权。

    不可否认,类似众筹、REITs等金融产品的诞生,大大降低了地产商的资金压力,推动其向轻资产模式转型,但背后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尽管政府鼓励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型,但房地产属于高风险投资项目,对于项目如何实现尽职调查、控制风险是关键。但无论是众筹还是REITs,相关的监管政策依然是空白,这需要监管部门尽快推出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股市资金流入楼市 高端物业最受益

    下一篇

    互联网+“风口”上 房企转型趟出“平凡之路”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