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光明乳业在位8年总经理突然请辞 刚完成69亿收购

    证券日报 2015-06-29 11:31

    刚刚完成重大事项重组的光明乳业,突然迎来了郭本恒的辞职申请,而其辞职与其本届的任期结束尚有10个月的时间。

    专家称国企离开谁都一样转

    “爱说”“豪爽”“有战略眼光”,这是乳业圈对郭本恒的印象,他刚刚辞去干了8年的光明乳业总裁职务。

    1996年,郭本恒放弃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的职位,坐火车从哈尔滨来到上海,当时面试他的是有“乳业铁娘子”之称的王佳芬。“半年以后见,如果不行我走人。”郭本恒当时这么回答面试官。

    此后,他在光明一干就是19年,从当初管6个人的乳品培训中心主任,直到接任王佳芬成为光明乳业新舵手。2007年接班的他,在随后的八年时间里突破“三重门”,带着光明寻找“光明”,终于在2011年实现百亿目标。

    从“聚焦新鲜”到“聚焦乳业”,再到如今国际化,光明乳业曾试图走自己的路,但后来不得不跟着别人走。那么,离开郭本恒的光明,今后怎么走,又会走向哪里?

    8年任期突破“三重门”

    接任光明乳业总裁之前,郭本恒一直在跟着王佳芬“打天下”,其间作为产品部经理,他开发了很多新品,但在他上任总裁后却不得不忍痛割爱。

    这也是2007年前后光明乳业战略乾坤大挪移的一个缩影。跟着铁娘子,更多需要的是执行,而当郭本恒亲自掌舵后,他面临的则是更多的考验。

    上任伊始,他就迎来了第一次不能输的挑战,即合作多年的达能另觅新欢,并带走了年销售额2个亿的明星产品“碧悠”。这对于当时全军士气低迷的光明而言,犹如失去了精神支柱,尤其是公司团队上下还对这位技术型领导心存疑虑:他是否懂营销?

    2007年3月,光明推出一款包装与碧悠相似但菌种是自主研发的新品——畅优。趁着达能带走碧悠,因生产基地尚无着落还处于断档期,郭本恒要求经销商20天内将畅优铺向每一个角落,当然他也给经销商承诺:销售增长率越高,折扣越多。

    到年底,畅优卖了2亿多,2009年,卖了5个多亿。

    时至今日,跟郭本恒有过接触的乳业人士介绍,“他思维敏捷,爱说但更能做,更难得的是一位知识型专才却有企业家魄力。”对此,郭本恒曾对外称,一个厉害的领导者,绝对不能跟着群众的想法走。“他们想得都很短,你跟着他走你就死路一条。”

    事实上,在国企且还是上市公司,一把手要想有自己的坚持,还真不是容易的。而这也是郭本恒在光明面临的第二大挑战。

    尤其是王佳芬制定的战略是:发力低温产品+全国化。郭本恒接任后,把全国十几个省缩减成五个地区部,并设计了先收缩后扩张的路,即先扎根上海,再取华东,然后再造“第二华东”,继而全国“一片光明”。

    有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郭上任后,光明从王佳芬以前在全国收购的那些企业中迅速撤离,收缩至华东大本营。这在当时业内看来是极其果敢的行为。

    如今看来,他做的这个决定也是理性的,要知道当时伊利、蒙牛正在靠常温奶打天下,虽然光明以低温产品推进全国化看起来是差异化策略,但是消费者产品培育却需要长时间去做,且低温产品需要配套奶源和人力物力,这种巨大投入对于当时的光明来说是很难持续的。

    对于郭本恒来说,他在光明面临的第三大挑战就是如何说服董事会。当他们都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那么,郭的每一次创新都会面临着质疑。

    董事会当时认为“新鲜”是行业发展趋势,而“常温”没有未来。在郭本恒看来,“现在常温奶还没有灭亡,而且方兴未艾,你们为什么不去顺应?”他认为,丢掉常温奶市场,对光明来说,并不是战略错误,而是战术上的失败。

    即便到今天,液态奶市场主流产品依然是常温奶,虽然近两年来国内关于发展巴氏奶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受制于奶源和冷链配送以及消费者意识等因素,低温奶发展依旧缓慢。

    全国“一片光明”还有多远

    一纸人事调整公告过后,本报记者从业界和舆论中听到最多的词是“突然”。

    正常情况下,郭本恒这个级别的公司高层应该在60岁退休,而他今年才52岁。另外,他最新一届总裁任期应该到2016年4月19日,提前10个月卸任,并且只提到“个人原因”,实在无法消除外界的困惑。

    值得关注的是光明乳业6月9日才刚刚复牌,停牌三个月,主要是在筹备90亿元定增计划。根据公告,募资中的68.73亿元用于收购BrightFoodSingaporeInvestment100%股权,从而间接持有以色列乳业公司TNUVA76.7%股权,其余补充流动资金。

    这也是光明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次跨越。公司表示,以色列是农牧业技术非常发达的国家,TNUVA作为以色列最大的食品公司,双方的合作可以互换优势资源,在产品创新、技术研发、牧业科技合作等方面取得双赢结果。

    其实,在光明战略收缩、以退为进的这几年,并非像外界有些分析所说的“甘心被动防守”,光明的战略一直没有停止创新。2010年,光明几经周折终于收购新西兰新莱特公司,从并购到生产,新莱特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三年后在当地成功上市。

    布局海外奶源才是光明的主要意图。2012年8月在杭州召开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上,郭本恒说:“中国乳品工业水平应该说是世界最高水平,我们唯一的差距就在于奶源。”

    光明收购新莱特,也是国内乳企第一次“出海”,随后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去,到新西兰、爱尔兰布局奶源。

    不过,不管到哪儿折腾,终究还要靠中国市场来销售产品。根据光明乳业财报,2011年突破百亿目标后,2012~2014年营收分别为137.75亿元、162.91亿元和203.85亿元,均呈现两位数增长。

    光明方面介绍,2014年,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明星产品为核心,以渠道开拓为主要手段,实现鲜奶、酸奶、常温酸奶等明星产品的较快发展。其中莫斯利安常温酸奶实现销售收入59.6亿元,同比增长85%;优倍鲜奶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29%;畅优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18%。

    此前三年,莫斯利安常温酸奶也是一路高歌猛进,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350%、123%、106.5%。值得一提的是,莫利斯安2009年推向市场的第一个月销售过千万元,当年销售就达到1.6亿元。

    郭本恒曾说,这个产品将来(年销售)要冲破10个亿。显然,神话缔造者也低估了这个爆款的爆发力。

    当光明正在向全国“一片光明”目标迈进的时候,掌舵者突然宣布离去,这艘巨轮会因为这个人事调整而改变方向吗?

    对此,乳业人士看法不一。一位曾与郭本恒的学生做过同事的某区域乳企负责人介绍,因为在乳业圈弟子众多,且这几年在光明干得不错,郭本恒在公司内部和业界都很有威望。

    另有多位乳业专家分析称,目前正处于乳业发展的关键期,这么大的企业的掌舵者突然辞职,且外界猜测纷纷,可能会在短期给公司带来一定影响。但也有长期关注中国乳业的分析人士称,对于国企而言,换帅影响不大,离开谁都一样转。

    对于接任者以及光明未来走向,光明集团相关负责人并没有向本报记者回应更多,只表示“目前还没定,具体人选需要由集团党委考虑”。

    上一篇

    他,身价上亿,为什么还要为竞争对手当托?

    下一篇

    降息降准刺激购房积极性 下半年楼市或量升价稳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