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张茉楠: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核心是负面清单

    2015-06-16 01:07

    ◎张茉楠

    6月8日~12日,第19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在北京举行。本轮谈判中,双方首次交换了负面清单出价,并正式开启负面清单谈判,这标志着谈判进入到新阶段,为正式达成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奠定了决定性基础。

    就本质而言,全球新一轮投资协定其实都是规则之争。发达国家推动建立的自由贸易投资规则往往标准更高,涵盖范围更广,不仅要取消或降低商品的关税,还涵盖安全标准、技术贸易壁垒等相关规定。而发展中国家倡导的国际投资规则更注重降低投资壁垒和税收等基本投资权益。

    中美BIT谈判迄今已进行19轮。综合来看,主要分歧集中在3个方面:

    一是市场准入,即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问题,特别是中美负面清单长短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二是公平竞争,主要涉及到中国国有企业以及竞争中立问题;

    三是权益保障,主要涉及金融服务、税收以及补偿标准等问题。

    相对于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更加重要。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77个国家采用了“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许多区域性贸易安排也采取了这种外资管理模式。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力推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议(TTIP)等贸易协定谈判,将未来开放的重点聚焦在投资等领域,全力打造新一代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成为引领国际投资规则发展的新风向。

    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中国融入国际经济规则体系的程度正在逐渐加深。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4年1月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达127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与美国的差距缩小到320亿美元。

    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仅2013年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就达22773家。可以说,负面清单模式是中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和政府管理经济方式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2013年之前,我国外商管理模式一直采取的是准入后国民待遇和正面清单的模式,对外商直接投资进入进行审批,通过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商投资产业进行引导和管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推进服务领域的投资自由化,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这份负面清单保留了122项特别管理措施,相比上海自贸区的第一版负面清单中的190项管理措施和第二版负面清单的139项管理措施,有了更大程度的开放。

    美国投资协定新范本确立了目前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投资规则,在投资准入、权益保障、环境、劳工、业绩要求、透明度、争端解决等条款方面,较之我国对外商签定投资协定的惯常做法均有更高要求。

    由于当前国际投资体系尚没有像多边贸易体系那样完整,因此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还会面临规则标准的不确定性。

    此外,中美BIT潜在的冲击影响也同样存在,例如,在美国参与的投资协议中包括服务行业,在市场准入方面,美国的双边投资协议采取的是“反向列举法”,即只要没有例外列举的行业,都是东道国需要采取完全自由化政策的行业。这将使发展中国家无法预测未来并保护本国企业。

    与此同时,投资协议中知识产权同样被列入了投资的范围,当外国投资者认为自身的知识产权遭受侵犯或者间接征用时,就可以采用投资协议中的相关条款要求东道国做出赔偿或者直接起诉东道国政府。

    这对尚未建立起良好的知识产权制度环境的中国而言,将是非常大的挑战。

    因此,如何把握BIT中的权利义务,建立适合中国发展的规则显得犹为重要。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冉永平:要引进500强的面子 更要培育有活力中小企业的里子

    下一篇

    希腊局势恶化全球股市下跌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