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陕西重拳治渭,关停、搬迁企业无数。如今,工业污染基本得到了控制,但城市生活污水又对渭河构成新的威胁。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俊明
◎每经记者 李俊明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这是诗人李白北观渭河时的感慨。李白如果“穿越”到1200多年后的今天,看到渭河时不知该做何感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渭河受到严重污染,至今仍未恢复生态功能。过去十年,陕西重拳治渭,关停、搬迁企业无数。如今,工业污染基本得到了控制,但城市生活污水又对渭河构成新的威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流域内承载着陕西2/3工业规模的渭河受到严重污染。到2000年前后,渭河已成国内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2007年,渭河陕西渭南段因水质严重超标,被国家环保总局实行“流域限批”。
为此,陕西于2004年启动全面治渭工程。该省环保厅污染防治处处长李豫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2004年后,陕西逐渐关掉沿岸造纸、果汁厂等高污染企业,并陆续开始新、扩建污水处理设施。”
经过十多年的防污治理,渭河水质由重度污染变为轻度污染。近日,陕西省政府验收“三年渭河治理计划”(2012年~2014年)时,对其定调为“完美收官”。
然而,渭河仍未恢复完备的生态功能,而渭河治理新三年(2015年~2017年)的重点工作——变“死水”为“活水”则遭遇生态水缺乏等困境。
曾被环保总局流域限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陕西在渭河沿岸陆续布局工业企业,导致渭河的污染程度在2000年前后达到历史峰值。陕西省环保厅一份渭河2005年排污情况显示,彼时,渭河沿岸8000多家工厂每日排入渭河的污染物达324万吨,陕西省78%的工业污水和86%的生活污水排入渭河。
2004年的一张新“泾渭分明”图则形象展现了当时渭河污染的现状:泾河因河水含沙量大变为黄色,渭河则因工厂污水含量过高变为黑色。历史上“泾渭分明”指渭河水因含沙量大呈黄色,而不是黑色。
记者梳理2004年前后的公开报道发现,彼时,渭河已成黄河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2005年渭河13个水质监测断面检测中,有9个断面都属于劣五类(表明污染程度已超过《环保法》核定的五类水质)。
在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与农业面源污染(通过降雨和地表泾流冲涮,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带入受纳水体)三类主要污染源中,工业污染在渭河污染早期占比最大。新华社2004年发布的一则报道称,“严重的工业污染让渭河只剩下一种‘蛤鱼’”。
2004年前后,陕西官方认定,“渭河成了关中唯一的废水承纳和排泄通道,已丧失生态功能。”
同时,渭河污染也开始反作用于地方经济发展。2007年7月,陕西渭南因渭河水污染严重被国家环保总局通报,并被实行“流域限批”,国家环保总局停止审批渭南境内除循环经济以外的所有项目,直至违规排污彻底整改。
陕西省环保厅有关渭河污染的统计资料也多集中在2004年前后。陕西正是在2004年下定决心启动治渭工程。
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235亿
2004年底出台的《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称,陕西将用5年时间,出资170亿元治渭,“基本消灭渭河黑臭”。2008年,陕西再次计划2012年彻底消灭黑臭。
在治渭初期,工业污水排放量超标成为整治重点。李豫海称:“整改关停对象主要是渭河沿岸的造纸、果汁与化肥生产等高污染企业,目前已关掉了沿岸几乎所有造纸厂和果汁厂。”
陕西省环保厅一位执法人员称,渭河治理难度重重,偷排滥排在执法最严厉时也屡见不鲜。
此外,因渭河治理涉及多部门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理难度。陕西省环保厅一位官员称,2012年渭河治理的三年行动规划,就因涉及多方利益,曾几经增删。
虽然阻力重重,但这并未影响陕西省高层治理渭河的决心。陕西省高层在2012年承诺,将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治渭工程,用最严厉的立法、执法手段,三年让渭河除污见清。
近日,在三年治渭的收官总结中,陕西对此阶段成果的认定是:水质已由重度污染变为轻度污染,渭河两项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分别较三年前下降了32.9%和45.2%。
据陕西省环保厅粗略统计,在渭河污染治理领域近三年约投入35.46亿元,渭河综合整治领域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199.5亿元。即2011年以来,陕西累计投入235亿元治理渭河污染。
新三年目标恢复生态功能
记者走访渭河沿岸时注意到,渭河干流已基本变清,但时而还会飘出异味。沿岸居民称,河中见不到鱼虾,距上世纪80年代前的水质还有很大差别。
事实上,陕西对渭河的治理并没有结束。上述三年计划收官后,陕西又发布了第二个“三年治渭计划”。这份计划除了对水质的两大指标COD含量和氨氮含量做出更高要求外,最重要的是提出恢复渭河生态功能。
李豫海解释称,生态功能就是河流的自净能力,能净化排入河流的污水或污染物,恢复了生态功能,河流就成了“活水”。
但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孙长顺指出,要让渭河恢复生态功能,需要确保河流中有足够的生态水,生态水主要是上游来水,而生态水不足是渭河恢复生态功能的重要制约。
陕西环保部门一位人士称,黄河水利委员会每年给陕西的水就100亿吨,超出额度,陕西只能将省域内的其他生态水放回黄河。
一位陕西环保部门官员称,在枯水期,渭河水几乎都是污水处理厂排水与直排的污水。孙长顺称,“这种说法虽比较极端,但也恰恰说明了渭河生态水缺乏的现状。”
为此,陕西省环保厅和水利厅宣布,针对渭河生态水缺乏问题,陕西将全面清理渭河流域的中小水电站,还计划在渭河上游新建一个调剂水库。此外,陕西还计划从秦岭选择数条水量较丰、污染较小的渭河支流,为渭河提供生态用水。
《《《
渭河新烦恼
渭河治理数字悖论:250万吨处理能力难消化200万吨污水
◎每经记者 李俊明
经过十多年治理,渭河沿岸的工业排污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城镇生活污水又成新患。
陕西省环保厅污染防治处处长李豫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渭河流域日排污量大约在200万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占比超80%。“生活污水防治困难大,已成渭河防污的首要问题。”
针对日渐上升的生活污水排放量,陕西正在积极增扩污水处理厂。吊诡的是,渭河全境内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了250万吨/日,却处理不了200万吨/日的排污量。
生活污染物年增5%
渭河污染来源,主要为工业污水、城镇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
陕西省环保厅一位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上世纪末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渭河最大的污染源都是工业排污。陕西2004年启动“史上最严厉”治污行动后,加大了对工业污染的处罚和产业布局的限制。
渭河治理工程启动以来,关中不合规的高污染企业多已淘汰关闭,工业污染负荷大幅度减少。
陕西省环保厅一份对渭河污染最严重的支流——氵皂河的水质统计显示,2006年,氵皂河水质的化学需氧量(COD)达1100毫克/升,而目前已降至50毫克/升。
但工业污染得到控制的同时,城镇生活污水在渭河污染源中的占比近年来剧增。据了解,渭河污染地区主要在咸阳段和西安段的50公里范围内,而这正是陕西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李豫海告诉记者,目前渭河流域日排污量大约在200万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占比超过80%。“生活污水防治困难,已成渭河防污的首要问题。对于企业污染,环保部门可以要求改造、停产甚至搬迁,但是人口增长带来的生活排污,确实令监管部门头疼。”
“平时生活垃圾引起的污染不明显,一旦下雨,两岸垃圾会顺流而下,这种污染很难治理。”李豫海称。
与此同时,渭河沿岸城镇化还在加快。记者梳理陕西的产业布局发现,西安渭北工业区、西咸新区和西安国际港务区等当地政府重点发展的区域,均位于渭河沿岸,上述区域未来人口势必将迅速增长。
陕西省环保厅一份文件显示,随着城镇的扩张和人口的增加,城镇生活污染物以年均5%以上的速度增长。
李豫海称,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渭河流域需多排污水2.2万吨。
据了解,目前国内生活污水增加率大约在8.5%,与GDP增速相当。李豫海认为,生活污水增加率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污水处理厂分布失衡
陕西省环保厅统计显示,2013年渭河流域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约250万吨,而渭河流域每日排污量约200万吨。由此看来,处理能力似乎可以消化排污量。
此外,陕西也在加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2012~2014年,陕西新建、扩建49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46万吨/日,该数据接近目前渭河工业企业日排水量的3倍。
然而,吊诡之处在于,渭河沿岸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能力虽然远大于排污量,但实际处理能力却跟不上。
多名渭河治污相关部门与企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渭河沿岸目前54个污水处理厂分布失衡,负荷过重与荷载不足互现,“小马拉大车”、“大马拉小车”现象常有。
以渭河支流中排污量最大的氵皂河为例。目前,西安与咸阳都在加大氵皂河沿岸的污水处理厂布控。李豫海称,氵皂河沿岸目前污水处理能力为80万吨/日。但沿岸发展迅速,每年需新增一个1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近日氵皂河沿岸刚投产两个10万吨/日的处理厂,然而因排污量增加,日前已经溢流。
据当地媒体报道,桑德环境位于陕西商洛的一污水处理厂因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城市污水直排丹江。
与此相对的是,渭河流域彬县、长武等地由于污水管网收集率低,污水处理厂长期低负荷运行。
孙长顺指出,污水厂布局失衡是规划问题。“建一个处理厂,规模、时机、位置都需要用发展的态度去研究。现在来看,渭河沿岸建了不少污水处理厂,但规划、运行都有不合适之处。”“渭河一旦治理好,环境好了,人口会聚集,又会增加污水排放,所以规划要提前。”李豫海说。
《《《
市场机遇
多家上市公司布局西安污水处理市场
◎每经记者 李菲菲
“三年渭河治理计划”(2012~2014年)甫一收官,又一轮“三年计划”再度启动。
面对渭河治理这块蛋糕,相关企业早已蠢蠢欲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创业环保(600874,SH)、桑德环境(000826,SZ)、兴蓉投资(000598,SZ)等上市公司正在积极布局渭河西安段的污水处理市场。
治渭新“三年计划”启动
2015年5月,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计划到2017年全面消除渭河污染严重水域,西安、咸阳段水质明显好转。
然而,污水处理场分布不均的现状,使得上述目标的达成颇为困难。数位渭河治污相关部门与企业人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承,渭河沿岸目前54个污水处理厂分布失衡,负荷过重与荷载不足互现。
为了解决上述困难,陕西亦加速了污水处理厂扩建的步伐,积极布局污水高发区域。
“今年公司就新建扩建5个污水处理厂,新增处理能力超过60万吨/日。”西安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安水务集团)办公室主任张永耀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西安主城区的污水处理厂主要由西安水务集团负责建设运营。除此之外,创业环保、桑德环境、兴蓉投资等上市公司也先后成立项目公司,多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TOT(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将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产权或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双方合约期满后,投资人再将项目交还政府部门或原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的模式进入西安污水处理市场。
两上市公司市占率达1/3
上市公司的入陕改变了西安污水处理厂市场国有水务公司一家独大的局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08年,创业环保便斥资6.43亿元取得西安两污水处理企业——西安市污水处理厂和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25年特许经营权。
随后,兴蓉投资全资子公司——西安兴蓉先后于2011年11月、2012年8月与西安市水务局签署项目特许经营协议,分别以5.481亿元、3.65亿元中标西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第一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BOT项目。
据兴蓉投资2014年报披露,上述项目已按期完成建设,目前已投入运营。“两个污水处理厂经营正常,预计3~4年将实现盈利回收。”西安兴蓉吴姓负责人表示,“西安主城区污水处理主要由西安水务集团、兴蓉投资、创业环保三家公司负责,目前我们两家(上市公司)所占份额已近市场总额的1/3。”
2015年5月,陕西省发改委公布首批60个PPP(公私合作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示范项目名单,其中污水处理厂项目共计6个,估算总投资约24.4亿元。
政府“建渠引资”的同时,上市公司亦在加码投资。2014年6月,创业环保对全资子公司——西安创业水务增资6400万元,此次增资后,西安创业水务以3.34亿元的注册资金位居创业环保全资子公司之首。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