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如何擒获更多牛股呢?《机构调研动向日报》报道的个股,昨日4只涨停!

    每经网 2015-06-12 09:37

    从6月1日开始,火山君每周日到每周四的微信上将为您独家免费提供一份机构最新的调研情报,供你在这轮超级牛市中拨开迷雾,擒获更多牛股。

    每经编辑 吴永久

    昨日大盘震荡小幅上扬,但是个股行情异常精彩,200多只个股涨停。看到这么多个股涨停,很多小伙伴们开始为难了,怎么抓住目前的行情呢?从6月1日开始,火山君每周日到每周四的微信上将为您独家免费提供一份机构最新的调研情报,供你在这轮超级牛市中拨开迷雾,擒获更多牛股。

    4只个股今日涨停

    在6月7日晚的《机构调研动向日报》中披露了中信证券调研了双星新材(002585),其公司股价在今日涨停。

    在6月9日晚上的《机构调研动向日报》中披露了东北证券、太平洋证券和国海证券调研了炬华科技(300360),在6月10日和6月11日两个两个交易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13.55%。

    同样在6月9日晚的《机构调研动向日报》中披露了国金证券、华安基金、泰信基金和平安资产同时调研了久立特材(002318),其公司股价今日涨停。

    在6月10日晚的《机构调研动向日报》中披露了上海东虹桥金融调研了徐家汇(002561),公司股价今日涨停。

    2只股票持续大涨

    在6月4晚的《机构调研动向日报》披露了顶峰资管、顶天投资、诺德基金等14家机构调研天沃科技(002564),公司股价从报到日至今已累计上涨了17.99%。

    在6月1日晚的《机构调研动向日报》中披露了国金证券调研了云海金属(002182),至今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20.08%。

    行情还能够持续多远?

    有一些细心的小伙伴们可能会想到,这样的个股行情会维持多久呢?火山君近日发表的微信中也给大家说了一下,但可能很多粉丝没有领悟透彻。

    在6月8日晚的微信中“为何银行股这么彪悍,它能够走多远呢?还有一个抄底机会大家没注意到!”中发布的那个视频很有意思,视频中说到,在每轮牛市中,银行股都是跑赢了大盘的,但是从今年以来,银行股就没有跑赢大盘,这意味着后市银行股依然有潜力,其次,该视频中说到,银行股一般在牛市末期才会持续发疯,那么反过来说,当银行股没有持续发疯时,行情就会走得更远。在广发证券最新的研报中提到,管理层最重视的是沪指,当沪指涨幅较大了,相比中小创指数的大涨,沪指的暴涨更容易引来管理层的股市调控政策(此研报原文见在本文末)。因此近日在银行股涨了一下就休息了,这有利于行情会走得更远,个股行情持续,而如果银行股持续大涨,反而行情需要谨慎,火山君进一步的认为,对于那些涨了很多倍的高位股还是需要小心,低位的机构调研股大家则可以多研究。

    6月10日机构调研的潜力股一览:

    为了给您更贴心的服务,火山君特地将今年业绩表现不错的私募和公募机构名单表格提供给大家参考,对于这些机构去调研的上市公司,大家不妨更多的留意!

    如果您觉得我们的数据很有帮助,请积极转发和给你的朋友推荐我们,有了更多粉丝,火山君就会更加拼命工作,为大家提供更好、更快、更准的投资理财信息了。

    《机构调研动向日报》使用说明

    问:这份《机构调研动向日报》准确性如何?

    答:这份日报数据来源于两大交易所最新公告和各路基金、券商等机构金牌线人提供的第一手资料,数据绝对真实、可靠、权威。

    问:机构去调研了,就可以买入吗?

    答:这份日报比机构实际调研时间要晚1到2个工作日,如果机构调研的时候机构对公司比较满意,很可能股价当日就被机构操盘手抢高,而如果这样的公司股价中期涨幅不是那么离谱,则值得你长期跟踪,可以寻找技术调整到位时介入,或者利用分批建仓的方式控制建仓成本;而如果公司中期涨幅已经很大,则要小心上市公司给机构高位讲故事“吃药”的可能性,尽量谨慎参与。

    问:那么多机构去调研,我们如何判断公司的好坏呢?

    答:建议关注知名机构的动向,因为这些机构选择目标的准确率比较高,同时介入后的涨幅相对更大,跟风的效果要好一些,对于口碑不佳的机构,则可以忽略其调研信息。

    问:这份日报每周几天刊登呢?

    答:从每周日晚到周四晚,每周五到周六不刊登。

    问:我使用中有疑问可以咨询谁呢?

    答: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火山财富”(微信号:huoshan5188),您直接给我们发送问题,我们工作人员会在空闲时间给您解答,但是请注意,我们不直接回答股票涨跌买卖的相关问题,也不推荐股票。

    声明:如需转载该文章内容,请注明来源“火山财富”(微信号:huoshan5188)。这份日报所提供的数据不作为荐股依据,投资者根据报告内容进行股市交易,盈亏自负。

     

    泡沫破灭之前的“根本性利空”还没有出现,牛市依然进行中

    来源:广发证券研报

    广发证券上周与深广近30家机构投资者进行了交流,得到了一些投资者最新的反馈:

    1、当常规的分析框架失效之后,大家都在寻求新的能提示“泡沫”可能破灭的信号。

    所谓常规的分析框架,就是基于盈利和估值的分析框架,但是主板在盈利下滑的过程中不断上涨,创业板的估值又在不断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常规的分析框架都已失效了。因此这时候大家又希望寻找出一些新的观察泡沫要破灭的信号,比如,当估值分析框架失效以后,很多投资者开始观察市值指标,即将A股总市值与GDP做比较,看看该数值与海外几轮大牛市顶点时期相比还有多少空间;又比如,虽然A股今年股权融资(IPO+再融资)的金额还并不高,但是否应该考虑大股东减持的金额,因为最近一个月大股东减持的量上得非常快。

    2、大部分投资者身处“泡沫”之中已选择随波逐流——不管内心是看空还是看多,先满仓再说;而如果要让自己更加“心安理得”一点的话,就会给自己增添一份神圣的“使命感”。

    虽然本周机构投资者的情绪变得更加紧张和恐慌,但在和公募投资者沟通的时候,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对方总是会苦口婆心地向你倾诉一堆看空的理由,但问及其仓位时,却答曰:“满仓!”毕竟在相对收益考核机制下,大家都满仓是最佳的应对策略。因为跌的时候一般是大小齐跌,大家都满仓的话排名其实不会有太大变化;而涨的时候既然大家都满仓,那么结构就很重要,因此大家会更加关注风格和行业轮动的问题(尤其本周很多投资者就比较关注风格转换的问题,经常打听其他机构是否有换仓大盘股的意愿)。当然,还有一些投资者是发自内心的欢迎“泡沫”,因为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泡沫”才能促成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即使“泡沫”今后破灭了,只要能带来经济转型成功,那也是一种巨大的贡献。因此他们对于手中的成长股是发自内心的自信和乐观,同时心中还有一份让人自豪的“使命感”。

    3、普遍认为大盘股上涨会比小盘股上涨更加招致管理层的打压,因此本周银行和资源股上涨之后,大家对监管政策的关注度明显提高。

     

    很多人认为监管层如果要打压股市,其观察的主要指标是大盘指数而不是小盘指数,只要大盘指数不涨,小盘股再怎么疯涨也不怕。因此他们将银行股、资源股等大盘股的上涨看作是股市整体要调整的信号,逻辑在于一旦他们涨了就会带动大盘指数,从而招致监管政策收紧,届时不仅大盘股会调整,小盘股也难以幸免。本周银行股和资源股确实出现了明显上涨(我们在前期多篇报告中也提示了银行和资源股的投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上关于政策收紧的传闻和谣言就立刻四起,反而激起了大家的紧张和恐慌情绪。很多人都会问:到底出不出印花税啊?对QFII是不是要征资本利得税了啊? 对HOMS接口的监管是否要落实了啊?

    就以上机构投资者的最新反馈,广发证券的回答如下:

    1、现在所观察到的一些负面信号,可能真的会构成日后“泡沫”破裂的原因,但问题就在于:因为观察到这些负面信号就减仓往往会“过早离场”,“空仓踏空”的痛苦程度不亚于“满仓下跌”,因此不要“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种“卑微的理性”。

     

    在最近的很多路演中,都会有投资者用诚心拜托的口吻对我说:“这次如果观察到什么泡沫要破的信号,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我们哟!”这时候我肯定会笑着点头答应,但内心其实充满了无奈,因为所谓的“泡沫要破的信号”,即使出现了其实也不会有什么用,因为股市往往在出现利空信号后还会再惯性上涨一段时间,且上涨斜率会加大,正常人身处其中要继续保持“理性”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且在疯狂的群体面前显得很“卑微”——如果我们翻看一些回顾历史大泡沫的教科书,这些书里一定会列举出导致泡沫破灭的重要信号,而美联储在1999年6月30日的首次加息和中国财政部在2007年5月29日的上调印花税一定会被定性为泡沫破灭之前的“根本性利空”,因为在这个利空出现大约半年之后,美国的科网泡沫和A股的股市泡沫就分别破灭了。按常理来说,在一个持续三年的大泡沫中,能做到提前半年减仓,应该是非常理智和英明的。

    但问题在于如果你真的身处其中,这种提前的减仓一定会让你痛苦不堪——虽然美、中股市在“根本性利空”出现后只上涨了半年,但这半年里的上涨斜率是明显加大的,日均涨幅远远高于此前,这意味着那些在看到利空就减仓的投资者,将承受极大的“踏空”痛苦,在减仓的日子里将度日如年,这种“空仓踏空”的痛苦程度甚至不亚于泡沫破之后的“满仓下跌”。

     

    2、在这方面,本周在深圳遇到的一些私募就算是“想通了”——这些私募此前还比较谨慎,仓位压得比较低,但最近几次大回调中他们都马上趁机加了仓。

    因为私募是靠收益分红提成来获得盈利,而普遍不提管理费,这样进入熊市以后经常会“颗粒无收”,届时要维持运营只能靠此前牛市中积攒的“存粮”。对这些私募来说,要想活得长,就应该在“泡沫”中尽量争取获得最大的分红提成,以此来维持今后漫长熊市中的生计。而那些在“泡沫”中由于过分“理性”而没有获得充足分红提成的私募,反而可能在熊市中首先遭遇运营危机。

    3、只能说“泡沫”是经济转型的产物,而不能说是“泡沫”促成了转型,“泡沫”破灭后甚至还会严重拖累转型步伐,因此也不要给自己增添太多的“使命感”。

    比如美国“科网泡沫”时期,很多科网公司确实通过高估值融资获得了大规模投资的现金,因此美国的科网投资在“泡沫”时期明显加速。但问题在于,很多公司的投资计划是非常宏伟的,因此不可能一步到位,而需要多次融资,但随着“泡沫”的破灭,所有公司的股价都暴跌,后续融资计划完全被打乱,甚至前期还未完工的项目也出现资金链断裂,很多公司因此而破产(“科网泡沫”最高峰时期,纳斯达克有4700家上市公司,但“泡沫”破灭后只剩下2500家)。美国的科网投资也在2001-2002年大幅下滑至负增长,此后再也没有回到“科网泡沫”时的水平。因此可以说是经济转型的浪潮促发了股市的“泡沫”,但一旦“泡沫”破灭,这又会严重拖累转型的步伐。可见“泡沫”并不崇高,他只是人性贪婪和恐惧的放大器,因此也不用给自己积极参与“泡沫”的行为增添太多的“使命感”。

    4、股市的“疯癫”肯定不是监管层希望看到的局面,调控政策的加码是必然的,但广发认为更合理的调控方向应该是“加大供给”而不是“收紧需求”。

    目前大家一边满仓,一边担心股市监管政策要收紧,而大家最担心的事件包括:提高印花税、开征资本利得税、加强对两融和伞形信托的监管,等等。但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对股市需求端的调控,而在一个高杠杆的市场环境下,对需求端的调控力度很难精确把握,搞不好就可能导致市场过度回调,甚至直接终结牛市。这是监管层不愿意看到的。而相比之下,对股市供给端的调控会更加合理一些,即加快注册制的落实和鼓励新兴产业的再融资——因为这样既可以通过加大供给来对冲快速膨胀的需求,还能提高企业股权融资的规模,为“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做出切实的贡献;另一方面,本轮牛市目前股权融资占信贷融资的比重还远不及A股前两轮大牛市,因此股权融资继续扩张还有很大的空间。

    5、广发不是“泡沫”的鼓吹者,但是既然“泡沫”已是既成事实,那建议大家还是更多地以交易和博弈的心态来应对——历史上几轮大泡沫在出现“根本性利空”后还会有短期的惯性上涨,而我们现在连“根本性利空”的领先信号都还没看到,因此应该继续乐观!

    广发在前期的报告中已强调:“泡沫”一旦形成,就成为了一种逃不掉的宿命,他疯狂扩张的时候你逃不掉,他破灭的时候你也逃不掉,因此这时候反而建议投资者以交易和博弈的心态来享受“泡沫”,而不是被所谓“理性框架”所束缚。而从国内外历史经验来看,广发认为未来导致A股“泡沫”破裂的“根本性利空”可能也是来自政策面的收紧,尤其是货币政策——目前我们仍处于货币宽松周期,而未来可能导致货币政策收紧(或不再放松)的主要因素来自于:经济的复苏、通胀的上行、全国性的房价上涨,可以把这三个因素作为政策收紧的领先信号。

    但问题在于,目前这三方面并没有发出明确的预警,因此不仅现在“根本性利空”没有出现,甚至连这个利空的领先信号都还没形成,因此我们继续倾向于对市场保持乐观,短期对大盘股和小盘股均看好,而当下半年大盘股估值修复结束后,小盘股可能出现“最后的疯狂”。在大盘股中我们尤其建议关注那些估值还未充分修复的行业(银行、煤炭、有色、化工),并新增推荐受益于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机场板块;在小盘股中我们尤其建议关注那些需求和供给同时扩张、最符合产业转型方向的行业(医疗服务、互联网传媒、软件、电子、环保)。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李稻葵:宁肯“烂”专业,也得好学校

    下一篇

    下半年资本市场可期待的十大政策红利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