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活体器官打印:看上去很美

    2015-06-10 00:51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黄宗彦    

    ◎每经记者 黄宗彦

    “在未来,人们根本不用担心会因器官病变而死于非命,亦无需等待遥遥无期的捐赠者,只需支付一笔费用,就能获得一个功能与外表兼顾的人造器官回归正常生活。”——这是好莱坞经典电影《重生男人》中的剧情。

    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50万器官衰竭患者,有30万适合器官移植方式治疗,但是,却仅有1万余人能得到器官移植的救治,有限的活体器官来源满足不了患者需求。

    随着被称为“人类另一个登月计划”的3D生物打印技术的出现,或许能填补这一空白,也可以令电影中的情形在现实中得以实现。这一天马行空的想法是用“生物墨汁”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1:1的仿生器官模型,再通过体外培育细胞组织为模型注入“生机”,最后再植入人体内替代病变的器官,实现器官移植。

    不过,多位业内专家表示,该技术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实现从观赏性到功能性的改变,还需要打印材料、器官精确数据等多个方面的技术性突破。

    活体器官稀缺

    目前我国人体器官市场的供求比为1:100。单以肾移植手术为例,每年进行移植的患者为3000人,而需求者高达30万。大多数患者只能在等待配体的过程中病情恶化甚至离世。

    在此背景下,3D活体器官打印成为了科研工作者眼中的“香饽饽”。

    资料显示,3D生物打印技术在2003年实现了单一细胞打印,6年后实现了多细胞打印,并且业内普遍认为到2020年打印活体器官的目标也将达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介绍,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在进行活体器官打印的研发。

    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表示,公司将于下半年推出一款3D生物打印机,目标是打印人体组织片和血管。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再到构建复杂的器官组织,器官打印的研发似乎已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了。

    活体器官尚未“激活”

    尽管3D医学打印备受资本追捧,但部分国内相关上市公司并不打算进入纯粹的生物3D打印技术领域。

    深圳光韵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侯若洪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我们目前做的是工业制造和医学手术,没有涉及生物打印领域。我认为现在3D打印生物上的应用大部分还停留在高校和实验室里。”

    资料显示,一个成功的再造器官至少由数十亿不同类型的活细胞构成,如何在实验室条件维持细胞的结构形态、为器官提供营养、连接血管网络仍是待解的难题。

    美国Drexel大学教授JackZhou曾公开表示,运用3D打印技术制成的物体要植入人体,必须经过大量细胞培养和试验,来确保其能够在人体存活。但人体组织之复杂,远非现在的技术能够驾驭。

    此外,面世的生物材料仅有30多种,数量有限。这些材料会否对人体组织发生反应,产生副作用,也需要长期的临床观察。

    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教授陈继民表示,3D打印器官目前还只停留在模型上,如何赋予它“生命”,是实现活体器官移植最艰巨的任务。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活体器官打印:看上去很美

    下一篇

    九峰茗茶福州多家门店关停 闽茶“造牌”模式面临考验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