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蒋光祥:牛市更应体现出基金管理人的社会责任感

    每经网 2015-05-28 00:48

    基金规模的急速增加,体现出老百姓对于基金的信任。但恰恰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建仓期面对的是早已一飞冲天的市场,满地皆贵,股票市盈率已变异为市梦率、市胆率,因此在买入标的股时也难免犯踌躇,业绩并不好做。

    ◎蒋光祥

    随着沪指接近5000点,牛市的赚钱效应一再显现威力,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也随之飙升,首发规模超百亿元的巨型基金接连诞生。

    以相对收益为参照物的公募基金业绩,在牛市中往往大幅领先注重绝对收益的私募业绩,这使得其在当前市场上更受追捧。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微信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元大关,达到6.2万亿元,3月接近万亿元的单月规模增长也创出历史之最。

    基金规模的急速增加,体现出老百姓对于基金的信任。但恰恰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建仓期面对的是早已一飞冲天的市场,满地皆贵,股票市盈率已变异为市梦率、市胆率,因此在买入标的股时也难免犯踌躇,业绩并不好做。

    基金经理个人的能力与精力终有上限,资产管理规模一旦大幅超越其能力的范围,多出来的钱反而可能成为累赘,甚至会拖累产品的业绩。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很难见到超大规模的基金能有出色业绩的主要原因。

    此前,少数新基金在公开披露的招募说明书中,已经开始发现有差错的情况,这或许表明,基金公司除基金经理之外,其他岗位也已超越其工作承受的极限。

    在牛市中喜欢买首发新基金,或者跟风买入超大型基金的多为新基民。他们可能会因为预期高收益而疯狂购买基金,也可能因为害怕投资损失而疯狂赎回基金。基金经理在面临业绩压力的同时,也在经受流动性风险的考验。这间接促使大体量的公募基金非但没能成为二级市场的定海神针,很多时候甚至助涨助跌。

    我们很乐于看到公募基金所代表的机构力量在以散户为主的A股市场上增强其话语权,但基金规模的“超常规”增长,已经深刻反映出当前阶段投资者的非理性,这很容易就连带让基金管理人作为机构投资者产生“被动非理性”,而这仍属于一个初期、不成熟市场的表现。

    客观地说,作为受人之托的专业投资者,基金经理出于对后市的坚定看好,或对标的股的挚爱,高仓位入市也无可厚非;作为资产委托人,基民出于对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品牌的信任,也可能会以身家相托。但这应当建立在依靠基金公司对经过市场检验的原有优质产品的持续营销之上,或者依靠基民对市场既有优质基金的自然申购来实现,方显市场的成熟度。如果基金管理人不顾风险高企,一味借牛市趁热打铁猛推新基,让市场为出于规模、管理费收益考虑而首发的新基金所充盈,则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更非专业价值投资者的风范。

    更让人忧虑的是,本轮牛市是一个杠杆上的牛市。在二级市场散户对于融资杠杆逐渐轻车熟路的同时,不少基金管理人作为机构投资者,对于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作为风险对冲手段的运用,却因人员配备、设备购置、手续繁琐等原因,未能及时跟进。

    由于市场对公募的考核指标仍是相对而非绝对收益,这意味着即便出现亏损,只要亏得比别只基金少,就可以交代过去;而涨得比别只基金少,才是令不少基金经理更担心的事情。如此下去,一旦市场掉头向下,对股民和基民的伤害,甚至可能超过2008年。

    基于此,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恐怕是比发行新基金更迫在眉睫的事情。而受人之托的基金管理人应当要先于基民结束“非理性”的驱使,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面前作出取舍。也只有如此,才是真正体现机构投资者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作者为鑫元基金业务规划经理)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郁慕湛:A股纳入国际股指还需资本市场更加开放

    下一篇

    余丰慧:IMF对人民币汇率措辞的重大转变影响几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